一天下来,听了六场讲座。从早上七点四十开始,直到晚上近九点才结束。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6741/a5e7647f9a911603.jpg)
六场讲座听下来,手机里多了三百多张图片。每一张图片都是鲜活的营养,只是暂时还无法消化。
下午两点上演了一人两用。两场讲座的时间轻轻地撞在一起。一场是乡村教师培训,一场刘春老师的大单元讲座。鱼和熊掌,都想要。手机电脑齐上阵,一只耳朵听手机里的讲座,一只耳朵听电脑里的讲座,两只手随时截屏或拍照。来回穿梭,一心二用,感觉听进去了,又好像没听进去。还好有照片为证,没理解的可以找时间研究。(但愿过了热度还记得QQ相册里的讲座图片)
从白天到黑夜,这一天下来头脑没闲着,被讲座塞满了。现在冷静回想一下这六场讲座,我究竟内化了多少呢?抛开照片使劲回想,想到的微乎其微。明明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我却无法品尝到其中的味道。
不过我倒是学到了一个小技能,这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6741/67cb5903a3aeb6a7.jpg)
中午,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凌伟主任为我们做了一场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讲座。凌主任在这方面非常精通,把他的经验娓娓道来。我虽然在信息技术方面比较笨,但是对它却很感兴趣。我一边听,一边认真地做笔记。凌主任说到问卷星时,我的眼前一亮,内心突然雀跃起来。自己做过不少问卷调查,可是对问卷的设计过程非常陌生,很想弄明白。
我睁大眼睛看着手机,不想放过一个细节。可惜凌主任只谈了问卷星的作用,并没有谈具体操作。操作才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一刻也不愿意停,于是在电脑上搜集制作问卷星的小视频来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看小视频,眼睛会了,手不一定会。按照所学开始一步一步操作。先做一个《三国演义》的单项选择题来试试手。有现成老师的教,有自己的实践,两者结合试题就出来了。我还给所出的题目设计了海报。海报被我发到班级群,很快就有学生回答,可惜有的同学成绩不理想。我们班做过了,发给2班和三班。从成绩分析来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得满分。部分学生做题时间太短导致错误率极高。
看到学生的学习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中下等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太浮光掠影。没有真阅读,没有深耕式的阅读,收获的果子自然就很小。
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反思今天的学习。我用时间长、内容多、强度高来归纳其特点。
时间太长的学习让人很疲劳,晚上的讲座我是打着盹听完的。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
知识大雨一样滂沱而来,真想用一口水窖全部装下。什么都想要,结果真正落入心的雨点却很少。
一个讲座接着一个讲座,大脑得不到休息,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着学着就想着离开课堂,溜出去歇一歇。
想想自己的教学,总是想给予学生“多”,想把他们拴在书桌前乖乖地学习,时间越长越好。过分在“多”“长”上执著,结果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越想要学生好好学习,可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要逃离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6741/314372ec088a6c67.jpg)
做课程的设计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只有抓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才能因材施教,才能等来满室花开。当然,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美丽的愿景。不知道周一的时候是否能去实践?没有实践的教育只是在画大饼。我们不能只是画大饼,要带着学生做大饼。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6741/ae62d445e53e1b9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6741/c6c3aeaaa1e9e4c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