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参廖子

作者: C君诺 | 来源:发表于2021-01-16 19:55 被阅读0次

    参廖子即僧道潜,是与苏轼同时代的一位著名诗僧。生于於潜,今天的浙江临安于潜镇。
    据说小苏轼七岁,二人相识在徐州,一见如故,苏轼很欣赏参廖子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参廖子不远千里,陪苏轼住了一年,苏轼离开黄州时,参廖子与其同行,共游庐山,并写下了颇富禅理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得不说,这首诗得益于与参廖子长期的佛法辩论。
    二人比后诗书往来不断,但参廖子再无与苏轼长时间相处。
    相比之下,参廖子是真正的闲云野鹤,他在苏轼落难时赶来陪伴,在渡过难关,前程大好时又遁入山林。
    后来在杭州任上几年,参廖子正在杭州,虽任满要离开,但依旧不舍。于是便有了这首《八声甘州》寄参廖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参廖子在苏轼的诸多诗友中,算是很特殊另类的一位,苏轼后来的豁达开朗不能说与他们之间的佛法交流辩论无关。

    那么,参廖子的诗到底如何?我们看这一首《临平道中》便知。
    宋 · 道潜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宋诗多描写精工,诗中有画。道潜这首诗写蒲苇受风的声形,写蜻蜓在蒲苇上站立不稳的姿态,写临平山下,经行之处满眼盛开的荷花,也是充满浓重的画意,这是宋诗的一个典型特征。同时诗中虽有画,但诗不等于画,而是诗画相通,特色兼具。难怪苏轼一见此诗,就为之激赏。

    后来的宗室曹夫人,还根据此诗意画了一幅《临平藕花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与参廖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fo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