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参寥

作者: 米小格儿 | 来源:发表于2021-12-28 18:18 被阅读0次

西湖僧寺之盛冠于全国。苏轼在官僚中精神孤独,为解脱忧烦,疏解压迫,遍访杭州附近寺院,与僧人为友。常在在寺中安睡,吃斋饭,烹茶。苏轼自己说:吴越名僧与余善者十九。

他和辩才法师交谊最深;昭素善琴,苏轼作诗“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为惠觉题《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苏轼的方外之交,完全超脱于凡尘浊障之外,纯情可喜,为他洗涤尘俗。

苏轼和参寥相识,是徐州黄楼建好后,秦观带着参寥来谒见。参寥自小出家,诗写得好。苏轼很欣赏,尤其是“禅心已做粘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两人经常在一起和诗,苏轼将诗的内容和禅意结为一体。苏轼对参寥的高洁风尚很欣赏,以能和参寥交友为荣。还把参寥的名字昙潜改为道潜。

后来,参寥到黄州去看望被贬的苏轼。两人和诗交谈,甚是欢喜。参寥的诗“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都传到了京都。

参寥在黄州呆了一年,一直到苏轼要被移置汝州,他们才一同离开,一起游了庐山,有了那首《题西林壁》。苏轼能离开“身在庐山”的立场来看庐山,我猜测和当时同游的参寥不无关系。

再后来,苏轼被贬惠州,参寥托人送去药品药品信件。苏轼被贬海南,参寥还要带着徒弟来看他,被苏轼劝阻。而实际上,参寥也来不了,因为二人关系密切,参寥受到牵连,说他现在名叫“道潜”,和原来的度牒名字“昙潜”不符。被官府判令还俗。

李一冰先生说,在众多方外友人中,参寥与苏轼“交契最深”,他在苏轼诗文中多次出现。《八声甘州》,是苏轼第二次离开杭州时对参寥子的辞别: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与参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rp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