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务下达,我该选谁去负责?
“办公室政治”如何解决?
目标失败,团队泄气怎么办?
作为一个领导,管理团队是必修课,想要管理好团队,我们不必亲身经历失败才明白,而是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积累经验,读历史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叫《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这本书是我在学校图书馆随手翻到的,没想到挺好看。
书名比较“大”,其实内容就是用历史故事来分析一个领导(特别是企业高管)怎么安排公司的股份、战略以及用人之道。本书观点中肯,正反例子都会列举,值得一读。
作者陶短房是知名专栏作家,这本书就是收录了他的专栏作品。他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了,对历史的爱算是发自肺腑,还擅长触类旁通,借古喻今,能够把历史和现实连接,并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
本文开头三个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参考。
一、新任务下达,我该选谁去负责?
答:战略执行要用合拍的人。
五代十国时,后梁、后唐在黄河流域拉锯战,双方都筋疲力尽。后唐皇帝李存勖打算避开后梁野战主力,让一支轻装部队深入敌后,偷袭后梁首都。当时后梁军力更足,地盘更大,因此亲信的大将对这个十分冒险的偷袭计划几乎一边倒地反对。李存勖出人意料地任命曾犯过错并且关系疏远的老将李嗣源为总指挥,最后一举成功。
李存勖之所以任用李嗣源是因为他相信刚刚犯错、急于立功的李嗣源是最有可能无保留支持他的大将。
宁可选不够亲信但在战略上与自己高度一致的外人,也不能用十分可靠但对自己的战略持有怀疑的亲信,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在外的将领不能相信这个战略,恐怕积极性、战斗意志都会大打折扣。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中,吴王夫差和相国伍子胥的战略目标不一致,但夫差不忍心撤换伍子胥,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决策者和执行者长期不合拍,白白耽误了宝贵的时机。
决定实行怎样的战略就要用十分认同这一战略的执行人,不然就换战略或者换人,决不能稀里糊涂地执行。
此外,除了要看执行人是否合拍之外,还要注意看他是否具备这个能力,是否能把战略很好地执行下去。
第三点就是要注意风险控制。如果任用的执行者不够亲信,可以派自己的亲信去监督,或者自己留意战略的进展。
《孙子兵法》里面说“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这个道理。
二、“办公室政治”如何解决?
答:让大家都忙起来。
唐代的府兵制为了保证服役地点随时有充足兵力,每个月都会征调,按“五百里五番”的规定,每名府兵每五个月要去服兵役一次,往返差不多需要24天,一年论两次,就是48天,但正经服兵役的时间不过60天,可以说,这些府兵的时间很多浪费在路上了。
令人惊讶的是,效率再低,仍然有许多人赞同这个体制,比如班固、李泌等等名人。其实原因就在于这个体制让全国军事机器运转起来,从根本上杜绝了地方拥兵自重的问题。虽然牺牲了效率,但是保证了社会内部的稳定。
同样地,现代企业在安排部门、布置人事的时候,不能一昧贪图业务效率,而要设法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有事可做,这样既能避免一些职能部门“功高震主”,也能有效避免因为“闲”而产生的办公室政治。
三、目标失败,团队泄气怎么办?
答:采用“低级目标止损法”。
秦国国君秦穆公接到帮助戍守郑国都城新郑的三名秦将线报,说可以充当内应,打开城门,因此秦穆公派了孟明视三人带兵远征郑国。结果第二年在半途上知道了消息走漏,急忙撤退,在归途中灭掉了滑国。
撤退时行动目标丧失,将士们不光没有收获还归乡心切,很容易军心涣散。而且仓促的时候改变路线,后勤往往供应不足,像孟明视的队伍,之所以攻打滑国,一是为了解决粮草问题,二是普通士兵并不知道目标是郑国,还可能以为目标是滑国,这样一来鼓舞了士气。
陶短房对此认为:
作为决策者,当重大使命实施一段时间,突然发现任务过于艰巨,现有团队实力不足以完成,需要及时抽身止损时,切忌虚晃一枪,掉头就走。须知气可鼓,不可泄,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并不难,在逆境中全身而退却绝不容易。毕竟形势不利,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在自己一方,需要综合考虑物质的精神的、内部的外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稍有不慎,团队就会涣散,弄不好走到血本无归的一步。
这种紧急时刻如何选定一个最佳选择,尽可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呢?
就是效仿孟明视的“灭滑而还”,即迅速选定一个难度不大、易于实现的“低级目标”,将战略转移包装成战略进攻,把大挫折化为小胜利,就是恢复团队凝聚力和士气、避免在不断退却和挫折中一败涂地的理想方略。
小到公司经营,大到国家管理,作者都信手拈来,《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这本书值得每一个管理者细细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