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代斫伤己测试题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代斫伤己测试题

作者: 朱红东 | 来源:发表于2024-08-22 18:24 被阅读0次
是谓代大匠斫

1、学习完本章,您认为法律的作用应该是?

(多选题)

A.抓坏人

B.令人恐惧

C.让犯法的人越来越少

D.逐渐不需要法律

答案:CD

解析:

1)常人一定是怕死的而怕刑法。如孔子言“必也临事而惧,暴虎冯河吾不与也”。贪生怕死有什么不对。

2)当百姓想过好日子,不想以死抗法,法律才有效。否则再怎么努力,也赚不到钱,甚至活不下去,那么上位者的威胁恐吓都不在乎,法律便无效了,社会一定大乱。

3)这种情况一定不是因老百姓是刁民,而是上位者与民争利,又是严刑峻法,欺压百姓太甚。

4)民不聊生,求生不得,活不下去,怕什么判死刑,威胁恐吓还有效吗?百姓想,横竖都是一死,怕死有什么用?

5)法律不是为了抓人、而是希望人人不要犯法,希望无讼。决不是那些无良律师,讼棍,希望多打官司多赚钱。

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己

2、本章中告诫统治者只有广开生路,才可以减少杀戮,那你是否赞成?

(单选题)

A.赞成

B.不赞成

答案:A

解析:

1)司杀刑法,目的不在杀,而是广开生路。如同规矩不是限制你的,而是保持你的。免得你脱离大道,进入死之地而无可救药。

2)凡事不可钻牛角尖。一定要两面看,两面想。要有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法院,在天下大乱时,起码还有个调解的机会与场所。法律,更是保护弱者,不会被强者霸凌而投诉无门。

3)如同办案,不是办一个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让坏人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活着的成本更大。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相关文章

  • 74-2 常有司杀者杀

    74-2“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意思说:通常...

  • 第七十四章 代大匠斫,稀有不伤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4个笔记 第七十四章 代大匠斫,稀有不伤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

  • 学习《德经》第七十四章 代斫伤手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

  • 道德经

    第七十四章 代大匠斫,稀有不伤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1]者,吾得执[2]而杀之,孰敢?...

  • 倒读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 代大匠斫,稀有不伤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1]者,吾得执[2]而杀之,孰敢?...

  • 道德经(74)代大匠斫,稀有不伤

    第七十四章 代大匠斫,稀有不伤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

  • 罗大伦《道德经》329

    329、第七十六章2 法律是道德的保护伞 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

  • 74-2 常有司杀者杀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74–2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出自《道德经...

  • 第七十四章 代大匠斫,稀有不伤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 初识《老子》第74章

    第七十四章六十一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七十四章 民常不畏死,如之何其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七十四章代斫伤己测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hw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