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的时候,有个家长跟我说,到了三年级,就开始有小古文了,问我要不要一起组个队,让孩子背背小古文什么的。
我当然说好了,因为对于古文怎么着手我还是一头雾水,只不过这位妈妈跟我提的时候,也开始了我的焦虑。
因为我意识到我落后了!
几次交流下来,她给我推荐了一套书,据说是海淀三宝,我大致翻了一下,该套书按地支分了十二册,每册都有名篇、名诗,不但包含了《论语》、《老子》、《庄子》等经典,更有唐宋元明清等大家之作,总计365篇。
但是,但是,但是,重点来了,不但这十二册之间可以说毫无逻辑关系可言,单册内的篇目之间也没有分类整理过,记忆起来真是难上加难。
就拿子集举例,开篇有《论语》,涉及“仁”、“君子”、“做人”等方面,后面的古文则与前面的主题不大相关,册末的古诗有的则是山水诗,有的则边塞诗,整体内容散乱。
我这人一向不喜欢散乱无序的东西,凡到我手的东西,必先捏出个鼻子、眼睛不可!
为了搞清楚这套所谓的宝典到底有没有用,我把十二册的所有文章都做了个大致的分类汇总,结果倒好,又引出了新问题,这套书的古文有一部分(注意,不是全部)涵盖了小学至初高中的古文。截图如下:
整理数据这下好了,标星的说明是与课文有重合的篇目,如果着手要背,可以先背这些。但是,但是,问题又来了:
1.如上图所法,小学阶段的39篇中,有38篇为古诗,剩下的一篇为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既然小学阶段多为古诗,那是不是在小学阶段我只需让娃背古诗,或者说我们只需把《唐诗三百首》背熟即可。
2.再不济,反正这套书既然没有涵盖全部课文的古诗和古文,要不要把所有课文涉及的古文和古诗都背了呢?
如果背,那这套书就算再好,也不见得能用得上,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顾及了课文,还有余力再背课外的古文;
如果不背,那这套书基本就是没用的,我只需从市面上找到类似涵盖了小学阶段古文和古诗的教辅即可。
思量再三,我觉得古文这个东西一是太拗口,不好记,不如先用2-3年时间先把《唐诗三百首》》先背过。
于是乎,我又找了本书,把《唐诗三百首》做了个分类汇总:
好在这本书已经做了分类,我只肖把原来的分类排个我想要的顺序就好了。
分好类,排好序,我的焦虑也治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