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感遇》(幽人归独卧)-张九龄

读《感遇》(幽人归独卧)-张九龄

作者: 西源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13:04 被阅读0次

原文: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这首词,没有了“香草美人”的象征,也没有孤鸿的自喻,而是直接以幽人自称,采用的是“赋”的形式,直陈其事,尽抒胸中情意。短短八句之中,极尽顿挫,回环往复,力陈其幽居中的忧君爱国之情。

        起首两句,以幽人自居,叙述自己归隐索居,独来独往,心中的郁积的忧虑已经被这种生活冲刷殆尽,一片澄静平和之心境。然而果真如此吗?若果真,则接下来,必然描述隐居生活之宁静、淡泊;可接下来的两句,语意陡转,可见作者并非真正的隐士,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他看到了高飞的鸟儿,就想通过他来传递自己心中那份悠远的情意,给那远在庙堂,高高在上的皇帝。可是,凭鸟传情,只是空想,这鸟“何曾会人言语”,如果能传情?所以,接下来,用一“空”字,来形容自己的一片情意,精忠之心,无法传递,又因独卧无人理解的一种激愤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了。最后,以“飞沉”说鸟与己势乖,也喻草堂与朝廷远隔,说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安邦济世之意,皇帝绝无法听到,自然更无法了解他的忠君报国之情,这份郁积的痛苦,情何以堪?

        由此诗,我们看出,作者能真正做到归隐吗?不能,只因心中那份忠君爱国之心不灭。这也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吧。

相关文章

  • 读《感遇》(幽人归独卧)-张九龄

    原文: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这首词,...

  • 每日片刻诗情画意之2022-06-13

    #日诵诗情,画意日趣# #日诵之20220613 感遇 其二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

  • 感遇十二首·其二并译

    感遇十二首·其二 作者:唐.张九龄 译析:石宏博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

  •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二

    感遇十二首·其二 唐代: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

  • 读《唐诗三百首》(四)

    第四首,张九龄“感遇”之三: 【原文】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傅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 如何漂亮地发一个牢骚

    ——张九龄《感遇》四首赏读 这几日在读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 这是他遭受贬谪后写的组诗。虽然写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

  • 抄诗

    今天抄的是张九龄的《感遇(其二)》。 可是,我不喜欢这首诗。 诚然,用“高鸟”的意象来反衬“幽人”的遗世独立高洁自...

  • 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每天坚持读一首古诗词,今天读到张九龄的感遇(其一),忍不住分享了一下。 感遇·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

  •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感遇(其四) 几天前与大家分享了诗人张九龄的诗作《感遇十二首》其二。 今天分享诗人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因为这...

  • 精读《唐诗三百首》002:张九龄《感遇》(二)

    文 | 谢小楼 今天读《唐诗三百首》第二首,还是一首张九龄的《感遇》,此诗为张《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七首。 感遇张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感遇》(幽人归独卧)-张九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oc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