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四首赏读
如何漂亮地发一个牢骚这几日在读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
这是他遭受贬谪后写的组诗。虽然写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候,“感遇”都是不变的主题。所谓感遇呢,就是心有所感,借题发挥,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发牢骚”是也。
这次认真读了四首,大部分是传唱度较高的。就集中起来读一读,看看张九龄的牢骚为何会发得如此漂亮。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先整理一遍诗句的意思。
【其一】
春天的幽兰葱翠茂盛,秋天的桂花皎洁清新。
它们充满了勃勃生机,自然成就了美好季节。
谁想到山中隐士高人,闻到芬芳就那么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是天性,怎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其二】
隐士独自回到山林卧坐,淤积的思虑一扫而清。
高鸟啊我谢绝你的邀请,请告知远方我的心情。
日夜怀着空灵的意念,谁能够感受我这份孤清?
飞升和沉落大道相隔,用什么抚慰我一片至诚?
【其四】
孤鸿从茫茫大海而来,却不敢看那小小的池塘。
旁边瞧见了一对翠鸟,栖息于传说中的宝树。
那卓然不凡的珍木上,岂没有对弹弓的忧惧?
衣饰华美总怕人指责,人才高明会遭鬼神厌恶。
如今我遨游于高远,猎鸟之人也只有徒然羡慕。
【其七】
江南有树名曰丹橘,经冬不凋仍然一片苍翠。
哪是因为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耐寒品性。
可以把它推荐给嘉宾,奈何山重水复多隔阻。
对命运唯有随遇而安,天道循环规律不可寻觅。
只说要广种争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成树阴?
接下啦,可以说说牢骚的事儿了。
十二首感遇,十二篇牢骚,大体的意思差不多,时运不济,怀才不遇,但是孤芳自赏,不求人知。但是,依然每篇各自有看头。现以这四首,做一个无厘头风格的简单分析:如何发一个漂亮的牢骚?
一、自我包装。
以各种冰清玉洁的事物自喻。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内心要有极强的信念感:对,我就是这么情操高尚。
兰叶,桂华,丹橘。一个比一个有颜值且带香气。
比如春兰与秋桂,一个绿叶分批,一个皎洁清雅,都是清新脱俗的。比其他的花草,显得更有仙气。苏东坡《赤壁赋》中有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这两个字,自带高格——没错,这便是作者自喻。
同样,丹橘,四季常青,却比一般松柏翠竹之类更加小众,因而也更加别致。对橘的歌颂之作,最早要数屈原的《橘颂》,屈子列举了很多橘树的优点:不愿迁移土地的忠贞、青黄杂糅的美丽、绝世独立的坚韧……自然,丹橘便也是作者自喻。
兰叶,桂华,丹橘,都不是寻常俗物。就像冠上了某种logo,格调瞬间up到不能再up。
此外,幽人,孤鸿——你想到谁?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黄药师,想到苏轼那阙著名的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又拽又酷。
二、引入对比。
这一组感遇诗中的形象,一般都是成对出现。
有幽人,就有高鸟。幽人独卧空谷,心下空明;高鸟偏来聒噪,为远方沟通音讯。幽人微微一笑,对它说:“飞沉理自隔,你爱飞就飞,反正我喜欢在这里呆着,咱们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回去吧,把我的心意告诉远方的鸟们人们。”高鸟便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有孤鸿,就有翠鸟,而且还不是一只,是双翠鸟。它们珠光宝气,养尊处优。孤鸿却好心提醒它们:“珍木巅上有良弓。”
有丹橘,就有桃李。无论颜色,还是品性,丹橘比它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嘉客与世人,却视之不见。
——幽人,孤鸿,丹橘,都是一派身处荒芜之地却怡然自得的气象,将性冷淡风诠释到至高境界。零欲望,已成刚。
——高鸟,翠鸟,桃李,汲汲于富贵,蝇营狗苟于官场。影射者谁?当时之人一望便知。
这种牢骚,削铁如泥,不得不服。
三、善用反诘。
一个高明的牢骚得有一个漂亮有力的结尾。反诘的语气自带气场,令读者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连多想一想都觉得是犯罪,更何况是反驳。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散发香气那是草木的本性,哪里是期盼美人来折求?言下之意,美人你要折便折,跟我没啥关系。你折不折我都这么香着,跟你也没啥关系。这种爱答不理的腔调简直是狂拽炫酷炸翻天。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每一句都气势如虹,在气场上绝对压倒一切。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牢骚,首先要有对坚定不移的自我确认,在此基础上善用文饰,加以辞令,振聋发聩的效果才有可能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