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想着第二天的假期,心里轻松地等车回家。
坐在公交的第一排,前方视野开阔,向左一侧脸就能看到司机,正握着方向盘的踏实身影。
夜色的灯光映照的司机的面孔,随着车身稳稳前行,一些佩服在心头蔓延。
每天的晨曦与夜晚里,他们从路的一头来往奔回于另一头。
日复一日的重复,难得有什么惊喜。
就这样朝夕交替着,迎接着上班赶早的希冀,也送归着下班回家的急切。
他们怕是一天里都难得跟人好好聊上几句,就这么默默地握着方向盘,用娴熟地转弯,摆正,让来去的人平安的到达。
甚至,有时会因为车“慢了”或是“急了”,引来乘客的抱怨。
只是,这慢或急,本就不是司机的态度。
他们就这么日日与你碰面,日日心照不宣。
他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就像“呼吸”与“吃饭”一样微不足道,更无法引起任何地欢呼与震惊。
这种重复让我忽然联想起了自己的“写作”。
回看这一个多月的日更,付出的心力深浅不一,所处的心境也各不相同。
最初锋芒毕露,功利急切的心境,也在这看似平常的日复一日中悄悄变化着。
最初的写作,是单纯的,功利的,肤浅的模仿,那时候的写作坚持,是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赞美的。
每次,写出一篇文章就好像是个小孩子做了一件极了不起的大事,恨不能各处宣扬,大肆声张,更是头也不抬地盯着手机,等着他人的围观与称赞。
可是就这样写着,虚荣着,也体会着,才发现“日更”真的是个很重要的关卡。
要写作,先日更。
别小看日更,这是个大浪淘沙,去外在、去聒噪的必经之路。
每个人,初来乍到,哪个不夹杂着膨胀饱满的功利心。
就像一个个脑满肥肠的大胖子,必须在日复一日地运动中,减掉累赘,才能显露出真正的才华。
你脱光衣服面对众人的神态,才是你最真实的样子。
日更,就是在给你塑形,塑造你内在的样子。
这时,你才敢说真话,说发自肺腑的话。
当你咬牙捱过最痛苦的过程,就已经不再计较别人的赞美或是批评。
当这种重复也变成如同“呼吸”、“吃饭”一样的微不足道,你才能看清写作的真面孔。
没有带着骄傲的高高在上,也不会卑微地屈膝逢迎。
你就这样真实地体味着写作带给你的苦与乐。
苦,来自对自我的不满,对高度的仰望。
乐,来自于下笔成文后的小小作品,没准就在另一个人的心头,映出了他的思考,他也可以从中取暖,受益。
任何不执笔的人,无法理解你的坚持,你甚至会觉得寂寞。
写作,真的是有些枯燥,却也让人着魔。
今天刚好读完了新版《文化苦旅》的《牌坊》《寺庙》《信客》这三篇老篇目。
余老把他们列为全书第一部分的“如梦起点”。
这是我时隔将近二十年,再读这部著作。
初次见到,是高中的青葱年纪,当时如饥似渴地读完,并不太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情怀,更多的是被那如画的情景吸引。
可如今,年过三十,再细细品味,才发现每字每句都有着深重的承载。
我说不出那深刻感受,只觉得这文字,有手脚一样,钻进我心中的深处内里。
我不敢说体会到了大师的共鸣,却坚信,那文章已在瞬间融进了血液,奔流到全身,滋养着心灵。
我只能崇敬着这种高尚的睿智,就算自己再渺小,也不会迷茫。
心里也有个小小的但却高尚的梦,就这样的起了头,像一盏孔明灯,飘起来,乘风远行了。
在高处,它会遇见更多同伴,彼此用自己把对方照亮。
来自网络Anita在简书与你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