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未必是美德。
有一次,有个远道而来的大龄女性业务人员在完成了一项交易谈判后,内心非常愉悦很有成就感,但也因为舟车劳顿和谈判过程中的压力,很想回宾馆休息一下,顺便给男朋友打个甜蜜的电话。这个时候,本地的一位女性业务人员主动热情地说:
“我们非常感谢你这样大老远跑过来。家里还有孩子吧!我们女性真不容易!我请你一起吃顿饭吧!”
我相信读者能够感受双方的内心戏。 帮助他人这件事越来越值得好好研究。究竟他人是不是真心需要帮助,需要穿在对方的鞋子里去感受。
最经典的是那个老人孙子和驴的故事,那个老人带着孙子牵着驴去赶集,到底该不该骑驴还是谁该骑驴还,其实看起来怎么做都对也怎么做都错,我们何必操那个心呢?
还有时候,并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是受害者,也并不是每个跌入谷底的人都想要努力往上爬。 有时候,失败是自我保护,一种战略性休息,人们因此离开他们并不擅长的领域。
人们遇到挫折,有的绝地反弹,但也有的会给自己生出厚厚的铠甲,来保护尚未成型的自己。这个铠甲,有如心理学中所说的自我防御机制。这个时候,我们告诉他们真相,有的时候就是不仁不义了。
高呼求救的人,可能在逃避自己虚无和堕落的痛苦,在选择比承担责任更容易的道路。我们如果帮助这样的人,可能在助长妄想和自我欺骗。
如果我们反反复复是同一个困扰,想逃离自己当下的状况,但是又不知道去哪里。我们通常会在一些建议之下做一些自我分析,但是又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动力去改变现状。这时候,不妨反思一下:我们在这种状态里,有什么好处?
比如一个教师朋友问要不要跳槽,可能他已经咨询了很多人,但是没有任何动作。也许他纠结于现有教师职业的好处:第一, 教师有寒暑假; 第二, 教师的社会地位还行;第三, 挺稳定的。
我们可以给予选择的方法,但是我们无法给出别人选择。
有时候,我们把一些问题归结于基因,归结于原生家庭,但如果我们认为当事人毫无责任的话,那就相当于“剥夺了这个人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所有的主观能动性”,“颓废并非源自生活固有的苦难,而是因为自己不愿扛起人生的重担。”如果求助的人自己都不想改善,我们只是一厢情愿。
《遥远的桥》有一个片段。 “你可以保证我不死吗?”一个士兵问长官。
长官看着年幼的士兵,点点头承诺了。为了兑现那个承诺,后来他不得不冒着枪林弹雨,去救他,履行原先的诺言。长官为了救他,还举枪威胁战地医生,希望医生抢先救这个士兵。
不上进的人会给戒了烟的人递烟,给戒了酒的人倒酒。因为别人的进步让他们相形见绌。与善良上进的人为友,并不比和糟糕颓废的人为伍容易,和他们同行需要力量和勇气。每个优秀的榜样对我们来说都是一项重大挑战。我们被抛出了原来的轨迹,不再受自己或者他人思维定式的围困。
人和人之间应该建立真诚互惠的关系。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