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久以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看过茨威格的一本薄薄的小书:《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是一本描写法国政客约瑟夫 富歇的传记作品。书的内容几乎全然忘却,但是这本书的艺术魅力却深深留在脑中。记得在豆瓣上或者天涯博客上曾经写过评论,完全是被作者的才华震撼到了。那时,我既不了解富歇,也不了解茨威格。
后来当然就是教科书上那篇《世间最美的坟墓》。向学生介绍生平时,很惭愧,我只能照本宣科,说不出来更多的内容来。但是我知道茨威格自杀的缘由,在他最后那部自传体小说《昨日的世界》有明确的表示,一如他遗书中所云,其中核心内容一下子让我想起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的缘由。古往今来,极度痴迷于精神家园得失存亡的文化人,所在皆是也,但以身殉之的人,屈指可数。
就这样,记住了茨威格。
(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并未觉出其好,默默的苦情戏,可能这种故事情节压根儿不符合我胃口,甚至是厌恶。国内拍过这个电影,徐静蕾导演并主演,我没看过,但是很想看。觉得滑稽,除了恐怖片以外的一切电影我都想看,可是吊轨的是,我觉得自己没有耐心看电影的时间和心情,这是另一个话题了,改日再叙。
(3)
然后是这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真喜欢这本书。
后记中,译者舒昌善介绍了这本书的成书过程,德译本十四篇的来源,从1912年《滑铁卢的一分钟》、《英雄的瞬间》到我最喜欢的1937年的《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以及最后一篇《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写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带着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作家来自当代的感悟,题材和体裁各异,各自成篇。
试着按照本书篇目安排顺序,一一归纳下其内容。(可以用这种方式训练自己不啰嗦)
1.《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太平洋的发现 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的过程,那时他称它为南海。
2.《攻占拜占庭 1453年5月29日》,1453年,古代希腊人移民的固若金汤的古城拜占庭,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最终攻占的那一刻。凯尔卡门的疏忽大意仿佛是一个历史的寓言。
3.《亨德尔的复活 1741年8月21日》,写亨德尔借创作《弥赛亚》,奇迹般地第二次复活。
4.《一夜之间的天才 马赛曲 1792年4月25日》,工兵上尉鲁热 德 科勒,无意中受命一夜间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莱茵军战歌》,后来成为法国国歌的《马赛曲》,他却与歌曲的伟大走向不同的人生方向,“这个小人物后来干过各色各样并非总是干净的小行当,困苦地度过了自己渺小的一生。”“他已与世隔绝,被人遗忘,他在那里像从一座坟墓里似的偷偷打听自己的那首不朽之歌的命运。”
5.《滑铁卢的一分钟 拿破仑 1815年6月18日》,造成滑铁卢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他用错了优柔寡断、毫无主见的格鲁希元帅。
6.《玛丽恩巴德悲歌 从卡尔斯巴德到魏玛途中的歌德 1823年9月5日》,74岁的歌德对19岁少女乌尔丽克焕发强烈而不可自抑的情感,被拒绝后,写了这首热情奔放的情诗,此后,激情转化为创作的源头,《浮士德》因此成为可能。
7.《黄金国的发现 约翰 奥古斯特 苏特尔 加利福利亚 1848年1月》。一个绝顶聪明的瑞士人苏特尔,曾经用自己的智慧、财富和勤劳拥有加利福利亚,可是淘金热开始后,疯狂的淘金人抢劫瓜分他的一切,以至于他家破人亡,穷困至死。
8.诗歌体《英雄的瞬间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圣彼得堡 谢苗诺夫斯基校场 1849年12月22日》一个天才在被执行枪决时,被沙皇赦免,由死到生的逆转,开创了文学史新的一页。
9.《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塞勒斯 韦斯特 菲尔德 1858年7月28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一个百折不挠的实业家,菲尔德,在任何人都被打败时,他永远乐观,关键就在于他对于奇迹本身的信念。
10.《逃向苍天 为列夫 托尔斯泰的未完成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补写的尾声 1910年10月末》,耳熟能详的事儿,关于托尔斯泰生命中最后自由的几天,茨威格用三幕剧本的形式呈现。
11.《南极探险的斗争 斯科特队长 南纬90度 1912年1月16日》,悲壮的在人类极点探险的经历,让我想到五一珠峰刚出事的Ueli Steck。这种死得其所的硬汉正是茨威格追求的路吧。
12.《封闭的列车 列宁 1917年4月9日》,十月革命前,列宁从苏黎世取道危险的德国回到革命风暴的核心俄国。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流亡欧洲期间,列宁在图书馆沉默学习思考的样子,耐心地积蓄力量,就是这样吧。这样描写列宁,茨威格的宽容的政治态度可见一斑。
13.《西塞罗 古罗马 生命的最后四年》,离开政治漩涡的西塞罗,回归到自己时,对人类思想史的贡献更为卓越。茨威格深深赞叹西塞罗知行合一,捍卫人类灵魂自由的真正导师。
14.《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华盛顿-巴黎 1918至1919年》,一战胜利后,巴黎和会这一分赃会议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发出的稍微正直一点的声音,茨威格对他偏爱有加,反映茨威格对正义和公正更多期许。
(4)
茨威格的文字灵动而充满神性,几乎每一篇文章中都可见天主圣父的身影,这是他文化信仰的根基和核心。我很羡慕这样在现世和来生精神都有所依托的人,他有何惧呢。那种对人类的悲悯情怀,更为他的文章添上难得的人性光辉。
古罗马统帅小西庇阿形容自己的话:当他在不得不无所事事时,他所做的事从不会更少;当他孤独一人时,他从未感到更寂寞。
茨威格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西塞罗,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茨威格。我从他文字中能感受到他轻松自由使用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时那种愉悦感和成就感,就像一个富人,用自己拥有的财富,认认真真去做于人于己都万分有益的事。
准备开看《三大师》了,巴尔扎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看得并不多,正好看看茨威格的描述,信赖他。
行走 学习 悦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