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选取了14个历史特写,按照时间顺序,以最真实的笔触还原历史,展示了影响一个人生死,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时刻。
故事一:发现太平洋。
在麦哲伦发现太平洋以前,还有一个人比他更早发现,那就是---巴尔沃亚。
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大肆鼓吹美洲遍地黄金,西班牙的一些冒险家和亡命之徒听信传闻,蜂涌至今天的海地,发现并无宣传那样的遍地黄金。他们无所事事,对当地土著进行烧杀抢掠。恰逢当地有一个法学家要去巴拿马经营一块殖民地,需要人马,巴尔沃亚就这样跟着去了,后来到了达连(加勒比海),巴尔沃亚篡权成了这块殖民地的主人,法官为了保命出逃。
西班牙国王派来了总督接管这片殖民地,巴尔沃亚压根就没让这个人上岸,此人回国途中葬身大海。
巴尔沃亚造了国王的反,为了戴罪立功,决定去找黄金国。他组船横跨巴拿马地峡,到了“南海”-----今天的太平洋。他们沿途对土著人进行劫掠,为了得到更多黄金,决定去印加帝国----秘鲁,那里盛产黄金。
西班牙国王在得知秘鲁这个黄金国之后,增派了二十艘帆船,一千名士兵,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总督。
一山不容二虎,巴尔沃亚决定另立山头,自己去秘鲁找黄金。由于叛徒出卖,总督得知巴尔沃亚野心勃勃地要建立自己的统治,他给巴尔沃亚寄去一封信,要求他返回重谈,并在他返回时把他送上断头台。
【思考】
1.巴尔沃亚为了洗白,努力寻找黄金,并把从土著人抢掠的黄金和珠宝贡献给了国王三分之一,已经可以免遭囚禁。只是,他希望更大的成功。他的厄运随着新总督到来一起到来。
2.在新总督到来之时,就拱手让出权利么好嘞,何必要铤而走险跟朝廷作对,没有兵权,谈啥也没用。
3一心想要取得朝廷信任却不得。
故事二:攻占拜占庭。
公元359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以罗马为首都的西罗马(公元476年灭亡)和以拜占庭为首都的东罗马(1453年灭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打拜占庭,久攻不下,意外发现,拜占庭有一扇小的城门---凯尔卡门,由于疏忽,竟然敞开,敌军长驱直入,破城。
【思考】
如果小门关起来了,会不会延迟灭亡?
故事三:亨德尔复活。
亨德尔,《弥赛亚》的作曲家,因为这首曲子蜚声全欧。
他一度中风,靠温泉疗愈,后歌剧院生意失败,精神萎靡,直到《弥赛亚》的作词人请他为此词谱曲,他如获重生,情绪亢奋,闭关三周作曲,此曲问世即引起轰动。
这首曲子把他从绝境中拯救出来。此曲全部收入全部捐献。
晚期左眼失明,预言自己死于耶稣受难日,4.13号。果然,死于那一天。
故事四 :一夜之间的天才
1792年,法国出兵普奥,为了鼓舞士气,有了这首《马塞曲》。
作者鲁热,一位普通上尉,在此之前,他的诗从未发表。一夜之间,他的歌唱遍千家万户。1795年被定为法国国歌。
但是,鲁热从未被关注过,他愤愤不平和满腹牢骚,让他一生穷困潦倒。到波旁王朝时,此歌被禁。此后一个世纪,他写的歌词和谱的乐曲又重新出现在巴黎街头,国王把他作为一位诗人给了他一笔小小养老金。死后被安葬在巴黎荣军院,跟拿破仑遗体放在同一个地方。
他只是一夜的天才。
故事五:滑铁卢的一分钟。
拿破仑一生东征西战,所向无敌。20岁时参加法国革命军,并平步青云,1799年发动拿破仑政变,开始执政。1814年被反法联军击败,被迫退位流放。后波旁王朝复辟,他潜回法国。
1815年6月18兵败比利时滑铁卢,被迫流放直至病逝。
失败原因:
1.作战那天天降暴雨,道路泥泞,进军缓慢,进攻炮打晚了。
2.元帅格鲁希优柔寡断,死守命令,不去增援。
故事六:玛丽恩巴德悲歌
74的歌德爱上了疗养院房东19岁的女儿,求婚被拒,内心痛苦,作下了晚年最著名的爱情诗篇----《玛丽恩巴德悲歌》
他从此永远告别了爱的激情带来痛苦的时代,而进入心境平静,勤奋写作的暮年。
故事七:黄金国的发现
1834年,法国的苏特尔为了躲避法庭指控,撂下妻子和3个孩子逃到美国纽约,积攒了一些钱后,于1834年到达旧金山,在那里租地开垦,建农场,开工厂,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后来,在他的土地上发现了黄金,从而引起疯狂的淘金热潮,他手下的人纷纷不辞而别,前来淘金的人抢走了他成群牛羊,他妻子和三个儿子也因此而死。他成了世界上最穷的人。
后来,他常年蹲守法院,要求国家赔偿,未果,后精神失常,终因心脏病猝发,倒在国会大厦的阶梯上。
【思考】
这个故事看得很揪心:从一名不文到响誉欧美,从身无分文到富可帝国,再到身无分文,命运如此多变,财富最终害了他。
故事八:英雄的瞬间
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青年时代受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参加了某某斯基的政治活动,28岁时被捕,判处死刑,枪决前一秒,罪行改判为服苦役及期满后当兵。
9年的苦役让他摈弃社会主义信念,摈弃个人欲望,宣扬人人都有罪。
【思考】没看过他的书,不好评价。
故事九: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欧洲和美洲之间隔着大西洋,他们之间的电报如何连接呢?只有横越大西洋,在海底铺设电缆。想想都觉得好艰难。
为了说明这项工程的巨大规模,最形象的比方莫过于:绕在电缆里的三十六万七千英里长的单股铜铁丝可以绕地球十三圈,如果连成一根线,能把地球和月球连接起来。自从《圣经》上有通天塔以来,人类岂敢去想还有比通天塔更宏伟的工程。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困难:
1.横越大西洋需要三周时间,不能保证时时风平浪静。
2.没有一艘巨船能在货仓里容纳下庞然电缆
3.电缆要求比较高。
4.钱。
美国的菲尔德,一个实业家,失败了4次,终于于1866.7.13号铺设成功,距离第一次铺设已过去了9年。
【思考】
支撑费尔德完成这项几乎不可能事业的是什么呢?他之前并不缺钱,甚至说很有钱,为了这项事业,他负债累累,并忍受骂名,坚持9年,终于成功。我想,是生活中最强的大的动力因素---人的意志支撑了他,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故事十:逃向苍天。
托尔斯泰在他82岁那年离家出走,十天后客死他乡。原因有:
1.晚年托尔斯泰思想激进,痛恨贵族庄园式生活,而他自己过着富裕的生活,他以出走的方式表达了对底层农民的拥护。
2.托尔斯泰与妻子感情不好,妻子喜欢偷窥他日记,加上很多想法无法统一,逼迫他出走。
【思考】
纠结了20年才勇敢地出走,多纠结的人生,后来客死他乡,表情安详,也算是了了他一桩心愿吧。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同样抛妻弃子,39岁时剃度出家,不顾妻子和孩子挽留,毅然遁入佛门。唉,请问有几个世人可以做到如此决绝?这算是逃避么?
故事十一:南极探险的斗争
1911年12月24,挪威人阿蒙森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英国人斯科特比他晚了五个星期,且最后葬身于茫茫冰雪之中。
有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们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惨剧,并不在于他们两人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依据丰富经验制定计划,后者凭推理的设想制定计划。阿蒙森用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拉雪橇,而斯科特认为狗的胃口大,南极没有可猎的动物来补充狗的口粮,于是用人拉雪橇长途跋涉,后因南极的冬季提前到来,在极寒交迫中死于体力不支。
斯科特在临死前,爬进睡袋,开始写信。他给妻子写信,提醒她要照看好儿子,不要让儿子偷懒;给一起罹难的同伴们的妻子和母亲写信,为他们的英勇精神作证;他给他的朋友们写信,给祖国写信,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随后,他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上了可怕的字眼:“我的遗孀”。
【思考】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为了什么?总得为了什么吧?难道为的这个东西比生命还可贵么?大概是吧,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人为了自由和信仰而战,并不惜牺牲生命,社会的历史进程也因此能滚滚向前吧
故事十二:封闭的列车
1917年,流亡在外的列宁获悉国内武装起义胜利,但政权落到临时政府手里,他以交换拘留在俄国的德国战俘为条件,乘坐一列封闭列车,取道德国而归。7个月后,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思考】这列封闭的列车犹如一发炮弹,列宁是炸药,这一炮影响了世界进程。
故事十三:西塞罗。
许多人都知道古罗马的恺撒,他征战疆场,名扬四海。西塞罗比他年长6岁,且成名更早,曾提携过恺撒并一度成为朋友,后因政见不同,分道扬镳。
但两人都死于非命。前者55岁时被元老院的元老当场刺死。后者被敌人杀害,头颅被钉挂在罗马广场的讲坛上示众。
【思考】
政治家是一个高风险的职责。没有出色的外交能力和强有力的政治手腕,还是不要当了。
西塞罗在弱者面前盛气凌人,在强者面前畏首畏尾。这样的个性,不能让他事事顺遂。
故事十四: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1962年,美国一家全国性杂志通过投票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历届美国总统,结果是:第一名林肯,第二名华盛顿,第三名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名威尔逊。
威尔逊为了美国的领导地位做了很多努力,并亲自参加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他的梦想是人类永久和平,但并未实现。
【思考】
有很多人把他称为唐吉可德,耽于幻想,不切实际,最终碰得头破血流,但他毕竟初衷善良。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永远是人类努力奋斗的目标吧。
这些时刻,像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它决定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进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