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可以幸运的和第一个人终老,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失恋。
失恋了,你会做些什么呢?
一、
——“我失恋了,会天天狂吃。”
我看着眼前的来访者,并不胖呀,比我上次见到她还瘦了一些。
她苦笑了一下。
“因为,我没有真正的吃进去。”
“我都会买许多我平常想吃又不敢吃的东西,很快地塞进去,喝下一杯水,让它在肚子里面留一会儿,然后扣喉,把它吐出来。”
听得我喉咙一阵发紧。
这已经是我这个月遇到的第三例,因为失恋而暴食的个案了。
吃,对很多人是一种享受,但对暴食者来说,是一种折磨。
另一个来访者彬彬,瘦瘦小小的,只有80几斤,却常常一人吃个三人份的食物,还意犹未尽。
如果还有食物出现,她还能全部扫荡一空,令人叹为观止。
就像一个不停咀嚼的机器,机械性的把食物往嘴里塞。
她说,“总觉得嘴巴寂寞”。
小令的情况更严重一些,她爱吃却又很怕胖,一直处于很纠结的状态。
后来,听说很多明星都用催吐的方法来控制体重,她也开始效仿,狂吃后就冲到厕所抠喉,把刚吃进去的都吐出来。
失恋的时候,发作频率会更高。
暴食和厌食交错发作,常常会失控的边吃边吐,边吐边哭,如此反复,还引起了食道逆流的问题。
她常常看起来面容浮肿,格外的憔悴。
这一类的来访者,因为长期暴食,食物停滞不化,会影响到她们的脾胃吸收,还特别容易上火、长痘、脸色苍白、气虚声弱。
暴食症被称为“神经性贪食症”,定义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
她们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
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
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她利用不当方式清除已吃进的食物。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规律,这些来访者,虽然暴食,但一般都并不太胖,调查发现,64%的暴食症患者还是有点偏瘦的。
二、
——“胖和老都是死罪。”
这句话是小令的口头禅。
这样的女孩,容易有体型认知障碍,明明很瘦,但却觉得自己太胖了。因此,会不顾一切地减肥,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
不了解的人会觉得这应该不是问题吧?“”吃太多?不吃就是了。”
但严重的饮食障碍很难治疗,患者会控制不住病态的饮食行为。
因为根源并非是意识可以控制的部分,而在潜意识的部分。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我的来访个案中,几乎所有的暴食症的来访者都出自相似的家庭模式:焦虑的妈妈+缺位的爸爸=失控的孩子。
妈妈很焦虑,控制欲极强,爸爸长期不在家,或者在家里偏弱势,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机率会比较高。
比如说小令,小时候妈妈一直强迫她把米饭吃完,来访者常常在妈妈一转身就把米饭包一包丢出窗外,长大后,再也不愿意吃米饭了。
这种方式,是一种无法表达的抗议和隐性的对自我的攻击。
对于暴食症,在心理学上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这是本我和超我不和谐的斗争过程,有的说是口欲期没得到满足,有的说是情感和理智是割裂的……
不同的流派,其实都是想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你吃的,并不是食物,而是情绪。”
小令听舅舅说,她断奶很早,在她还是婴儿的时候,只要听到她哭,就会有奶瓶直接塞住她的嘴。
这个时期的婴儿,他们需要快速的成长,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任务。
如果养育者不够细心,会让婴儿陷入饥饿或者过度满足。
小令母亲这种喂养方式,切断了她和自己情绪的联结,在有情绪的时候,她就用食物来满足。
但又因为沟通的渠道被食物堵住,她对食物也会有抗拒、不接纳感觉。
在我们生命最早的时期,还不会说话,意识尚未形成,所有的情绪都进入了潜意识。
而且,问题越是出现在生命早期,就越难被治愈。
三、
——“我会好么?”
暴食症是让不少咨询师头疼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老实说,完全治愈,没那么简单。
但是,想要一定程度的缓解,还是有方法的,下面分享几款来访者试用后的反馈较好的方法:
1、感觉确认。
吃之前和自己的身体和胃建立链接。先想想,这是我想要的,还是我需要的。
2、让吃这件事变得有仪式感。
比如可以铺起桌布,点起蜡烛,认认真真的、慢慢的品尝每一顿饭。
可以好好满足自己的口欲,但在满足自己时,一定要慢慢吃,去体会吃的过程中,自己的各种感受,特别是匮乏感和恨意等负面情绪。
当我们对食物的情绪得到了足够的理解和表达,在这个阶段的创伤也慢慢的得到疗愈。
3、不敢吃,可以喝。
如果还没有建立起更成熟的应对方式,可以换一种自己心理更能接受的、对身体损害更小的方式。
比如说,你需要饱腹感,吃又有心理负担,其实喝些果汁、花茶、汤汤水水的也有饱腹感的效果。
不少来访者试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胃已经满了,想吃也吃不下了,“暴”的次数也减少了。你总不会因为喝多了花茶而催吐吧?
4、远离诱惑。
来访者常说,“不要试炼我,我经不起诱惑……”
暴食发作的步骤常是“我只吃一口,两口……算了……吃完再吐吧……”
所以,不建议暴食者囤粮食,因为,避免失控的最好方法就是远离诱惑。
5、保证睡眠。
很多时候来访者表示,暴食发作的时间就是前一天晚上失眠,第二天行为完全失控,导致暴食行为加剧,所以要保证睡眠,起码要做到不熬夜。
6、给自己多一些的应对方式。
吃,是在我们生命早期应对情绪的主要方式。那时的我们还比较小。应对方式比较单一,现在的我们,已经不一样了,完全有能力建立更成熟、更丰富的应对方式,比如冥想、运动,写作……
7、和安全型的人谈恋爱。
暴食症平均年龄在27岁,常见于年轻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疗愈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我们为了适应环境,为了活下去,练出了自己特有的一种模式,心理学家称之为,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非安全型(包括焦虑型、回避型、紊乱型)
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伴侣,他们的包容和稳定,会让暴食者的焦虑慢慢的平复下来。让来访者慢慢的去回到最初的原点,去安抚好当初那个焦虑的孩子。
只是,在现实生活当中,非安全型却常常不喜欢安全型,都知道安全型好,可当事人不要,旁人徒呼赫赫。
因为,当她和自我的连接不够的时候,会觉得安全型人太稳定、太无趣、太平淡、太乏味,觉得自己没有燃烧过……
反而容易被带来强烈刺激的异性所吸引,不断的陷入一段不太稳定的关系。
对方常常自己的状态都不太稳定,又如何让你稳定下来?
这也是一个困局。
8、接纳。
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不要过度的责怪自己,偶尔发作,又怎么样呢?
有时,让我们失控的,反而是,控制本身。
接纳了你此时此地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9、其他……
具体方法很多,比如说,像有的来访者觉得每次吃完之后就去刷牙很有效,有的来访者觉得练习瑜伽修心很有效……
多尝试,适合、有效的就是好方法。
跋:
面对暴食问题,最重要的,是去和自己的内在建立连接,倾听自己情绪的敲门的声音,为自己的情绪命名,为它们找到一个出口。
如果你一直忽略它,它就只有通过外化的行为和身体反应去表达出来。
亲爱的,请记得,其实你需要的没有那么多,你吃的不是食物,而是情绪。
寂寞的不是嘴巴,而是你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