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六一”

作者: 芝兰幽香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00:01 被阅读235次
    观“六一”

    “明天早晨别锻炼了,观‘六一’表演吧,挺有质量的,尤其你朋友做主持,去捧捧场!”下班回家的爱人一进门就建议我放弃风雪无阻雷打不动的习惯。

    “六一儿童节”?!自女儿小学毕业,“六一”与我早无关联,即使九年一贯制的校园里日日歌舞锣鼓喧天,我都完全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需要专门因之打破生活常规吗?我微笑不答。

    次日晨起饭后,刚走上街。“过‘六一’去吗?”路遇所识之人个个探问。“到二小学过‘六一’吧!”微信圈朋呼友唤。似乎早已约定俗成了,大家自然而然心中认为“过节”的标准就是有仪式有节目。同样是走路,又近在咫尺,去看看吧。

    观“六一”

    一进入会场,不对呀?现场与我想象中有比较大的出入。听说全县所有小学幼儿园都选出各自最拿手的节目参与表演,这关系着千家万户啊,为何现场人头攒动只是我的想象?对烈日当空的惧怕,还是对文艺节目的轻视?我不得而知。回想着每年比这个时间更热的农历四月二十五赶集时的摩肩接踵,七月伏天封闭而无空调球馆篮球赛的座无虚席,元宵节寒冷月夜街道人们的川流不息……我茫然不解。难道是节目观赏度为零?

    观“六一”
    观“六一”
    观“六一”

    仿佛专门为我解惑一般,这时场内恰巧出现了实验一小学气势磅礴内容丰厚的大型歌舞,简直晃瞎人的眼。接着各个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渐次铺陈自己的美丽。大学校是大学校的豪迈,小学校有小学校的精致。学生数量,学生年龄,学生家长,物质等各方面条件占绝对优势的学校呈现的节目犹如一部长篇巨著,内容饱涨,注重细节,角度多变换,高潮迭起,震撼人心还余韵无穷;学生数量少,财力薄弱的学校展现的那就是精致的短篇,精心打磨各个细节,以实力取得观众青睐掌声频起;只有五六岁孩子的幼儿园老师们可谓匠心独运,貌似随手就捧出率性随意的散文:随手舞动彩条的自然孩子们。站、坐、走的自如老师们。天然自在的互动亲子团……身旁的观众群中不时传出“啧啧”赞叹声。

    观“六一” 观“六一” 观“六一”
    观“六一”

    再看表演者的服装:传统文化宣传者身着汉服似穿越,采茶者衣着色彩与蓝天碧水相映衬,手捧粉色花朵的女孩们粉色的裙裾翻飞,让人分不清哪儿是人哪儿是花,向阳花女孩更妙的不是向阳花头饰,而是脚上的绿色靴以及靴子外侧阳光下闪烁的金色……

    观“六一” 观“六一” 观“六一” 观“六一” 观“六一”

    主持人,或雍容大气或活泼跳脱或沉稳操控舞台或妙语连珠及时解围,为整场演出增色的同时与节目演出一起,共同出色地完成了教育系统为孩子们准备的的过“六一”任务。

    观“六一”

    我,文艺细胞为零,抱着走路锻炼顺便到现场看一眼听一曲心态的人,竟因节目本身而一站到底。为何偌大县城,牵连人面甚广的“六一”现场观众寥寥?我观不懂!

    这时,一个身着雪白衬衣的身影突然进入我的眼中,与他干净挺立的着装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他满手捏着的垃圾袋纸屑!

    “看那实验二小学的校长,事事亲力亲为,那么多垃圾袋纸屑他自己捡,捡的过来吗?”人群中有人评论。很快他已经走到我附近,轻拍身边的孩子的肩膀,朝地上的垃圾处眼神递过去,孩子们马上心领神会,眨眼间周围由刚才的狼藉还原为洁净。

    不由回视身边半小时前对话的那对母子:儿子将喝空的饮料桶递给他的妈妈,他的妈妈不满地不解地问她的孩子,给她空桶干嘛?然后随手扔地上!这时候的儿子满脸自豪中又有羞愧,而母亲却满脸不在乎。

    节目表演结束后被人拉着一起等她的孩子,学校广播传出了安排孩子们收拾节目表演场地桌凳、工具、财产、垃圾……的声音。

    “那些高个子,死胖子都不动,我那瘦小的傻儿子真傻,你们看,一下子拿着四个凳子,平时在家里可啥都不干的……”身边愤愤不平的女人已冲到她儿子身边“解救”她的儿子;“没老师监督你,跟着妈妈偷偷溜吧,收拾清理那些,不是傻子吗?”又一妈妈的声音尖利地刺破我的耳膜钻入我脑中;“都几点啦?整整一个上午,饿坏了吧,还收拾啥呢?”妈妈们抱怨指责似乎恨不得直接找老师找校长理论……“六一”的这一家长音符,真是观不懂啊!

    沈从文说一艘竞技龙舟的取胜,掌舵者固然举足轻重,但是带头的、鼓手、锣手、桨手通力合作缺一不可。那么一所学校在发展中取胜,校长固然举足轻重,但是学生、家长、社会的通力合作同样缺一不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没有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孤掌难鸣啊,今天的“六一”你可观得懂?

    最后请原谅我大段引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写在“六一”的内容来为我这次“观六一”作注解:“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与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

    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观“六一” 观“六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六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sl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