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手机并非猛兽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教育部网站)
看到教育部的通知,想到了这样的事情。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之内回不了家。学生都是周末到校,周六回家的模式。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学生自身有问题,还是家中有问题,都会通过帮助人作为中介通知彼此双方。后来,学校的条件有所改善,校园里安装了公用电话。学生只需要校园一卡通就可以打电话。公用电话几乎没有使用过。最近几年,农村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庭都有几部智能手机。只要回到家,几乎都能够看到家长躺在沙发上,睡在床上,坐在椅子上,蹲在地上,甚至做饭的间隙都拿着手机。家长看手机,不分时间和场合。大清早、晚上睡觉等等,只要家长想看就看。至于孩子做作业,家长认为做作业和看手机是两回事,根本不影响。农村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家长都是用手机看直播,看搞笑段子,玩游戏,还有追剧的家长。如果稍微留心一点,你会发现街边的小吃店、商店等场所都有孩子低头玩手机,家长在忙碌。
手机的功能已经超出了沟通交流,更多是娱乐的功能。生活在被手机包围的环境中,不要让学生运用手机,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学校不是真空,学生也不会永远生活在校园中,拒绝手机进校园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手机进校园担心影响学生的的身体健康,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家校的交流渠道。解决手机问题,要找准问题的根本矛盾,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为了减少手机对于学生的影响,学校规定不准带手机入校。农村学校没有一个学生带手机入校,关键是家长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配备手机。直到后来学校发现,很多学生把吃饭的钱省下来购买二手手机。校园周边有很多商店偷偷地给学生买卖二手手机。学生白天不会用手机,等到老师休息之后才开始玩手机。有的学生会利用买东西的时间,出高价在商店去玩手机。绝大部分学生,学校不玩手机,周末和各个假期就会昏天黑地的玩手机。
手机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无论采取任何办法都不会让学生远离手机。越是禁止,越会让学生偏离正道。禁止只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只会逼着学生玩躲猫猫的游戏。手机不是猛兽,要疏导,而不是围堵。笔者认为需要做到:
第一,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迫在眉睫。一部手机,就是一台移动的电脑。没有人能够限制学生用手机做什么?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手机促进自身的成长,而不偏离成长的轨道。需要教育部门开设专门的网络素养课程,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第二,家长合理运用手机,给学生做出正面榜样。家长要站在为孩子一生发展负责的高度,克制在家中无休止的看手机,无时间观念的玩手机。要从家长的角度,让孩子看到手机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人生追求的全部。
第三,开展合理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使用手机。手机的使用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越是堵,后果越是严重。学校开展合理的活动,释放孩子多余的能量。借助各种活动,教会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不妨举办手机使用征文大赛,或者手机使用辩论。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正确利用手机,让手机成为成长路上的加速球,而不是绊脚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