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作者: 啊啊啊大丹 | 来源:发表于2022-03-26 23:19 被阅读0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人文主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语文要素: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父亲遇难16周年之后所写。文章为我们借助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人物李大钊先生的光辉形象。

          对于这一课文的学习,我提前搜索了李大钊先生及与当时时代背景相关的信息用于备课。于我而言,总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是有所收获的,希望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和参与学习,而不是机械地输入知识。加上,这篇课文对于学生的革命教育渗透有较大的作用与意义,上一届学生在学这篇课文时有几位同学都出乎意料地参与到课堂发言之中。这一次再上,我希望能够呈现较好的课堂。

            然而,现实并非如我所愿……

          上课伊始,我借助革命英雄人物的图片导入,引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先生,导入课题。从课题入手,抛出问题:回忆谁?谁回忆?回忆的内容清晰吗?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回忆的内容清晰?

            紧接着,进入课文的学习,借鉴王崧舟老师的设计,引导学生找到几个关键时间点,并概括与任务相关的关键事件,梳理本文写的四件事为“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接下来,我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进行教学,这一点做得较好,但课堂的氛围一般,学生没能进入到情境中,对于人物形象的体悟,对于革命英雄的敬仰等情感我都未在学生的言行中感受到。

            反思这一堂课,我发觉自己讲的内容还是太多,同时这一次课上的朗读也很少,只顾着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细节描写,却忽视了课堂情境的营造。虽然我在这一次课上将我找到的相关背景讲述给孩子们,但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实也跟我只关注其中一个语文要素有关,忽略了借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一点。对于背景资料的介绍没有预定设计,想到了就说,且都没有文字辅助,学生自然难以和文本发生的时代背景相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te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