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在小区里看到一对母子,孩子说:“我好困。”结果妈妈气呼呼地说:“谁让你晚上不早点睡,现在知道困了,早干嘛去了。”孩子一听蹬在地上说:“我就是困。”妈妈说:“快走,上学了。”孩子不依不饶,哼哼唧唧不愿意走。妈妈发飙了,拽着孩子的胳膊就往前拖,孩子哭着喊着不愿意走。妈妈大声吼道:“再不走,我就要迟到了,赶紧走。”后来妈妈看吼也不行,拽也不行,只好停下来开始和孩子讲道理。
其实孩子一直在强调他很困,他的感受希望被妈妈看到、关注到。结果不但没得到妈妈的理解,反而招来一顿数落。妈妈似乎只关注了孩子的行为“抓紧时间上学”,也可能是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所以选择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如果妈妈共情到孩子:“宝贝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床确实会困,现在挺不舒服的对吧?……”孩子的情绪感受被认可,可能就不会那么闹腾了。妈妈因为自己的着急一味的催促和唠叨,将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只会引发孩子更大的情绪。
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晚上因为孩子又到了11点多了还不睡觉,我的火腾的一下就冒起来了,一开始我还能和颜悦色地说:“宝贝,已经11点多了,早点睡吧?”女儿说:“好的,等会儿就睡。”就继续在刷手机。过了一会儿女儿仍然没有要睡的意思,我就对女儿发飙了说了很难听的话,然后气呼呼地去睡觉了。等我自己情绪平复下来,才意识到自己太过了,伤了孩子的心。我赶紧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看到这么晚了你还不睡觉,妈妈担心影响你的健康,妈妈看着心里很难受,可以早点睡吗?对不起刚才对你发火了,你一定很难过吧?”孩子说:“嗯,是的。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和我说嘛。”说完孩子就去洗漱了。
看别人的时候都门儿清,一到自己就掉链子了。当自己情绪出来时,如果不觉察和处理,就会像一匹脱缰的马儿任凭它去伤害别人,甚至还不自知。当自己的情绪被看到和接纳时,才有可能有效地去沟通和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