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有感而发
陈医生的三堂死亡课

陈医生的三堂死亡课

作者: 忘诗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3-02 16:39 被阅读43次
陈医生的三堂死亡课

孔老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第十一)然而,生死之间,凭什么是先知生而后知死?中国人讳谈死亡,连“四”都避之不及,死亡的教育更是在文化上和制度上均一片空白。然而死亡,人之大限也,不可不明。

我一直喜欢陈奕迅的歌,最早听到《最后派对》,当时真的被惊艳到,因为这首歌的题材在华语流行乐我没有听到过。再后面听到《黑择明》,同样非常喜欢。最后听到《活着多好》,突然意识到这简直就是陈医生的三堂死亡课。

1.人又有几多怕光?——黑择明

黑泽明是日本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代表作品有《罗生门》、《七武士》、《战国英豪》、《德尔苏·乌扎拉》、《乱》等,他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并于1990年获得了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把“泽”字改为“择”,表达“身在黑暗选择光明”之意。在歌曲里,对黑泽明是这样评价的:

他不姓黑,不怕黑,选了光,叫最暗黑的戏院发出光。临行仍不肯撒手,拍出一片彩色给仰望。他很有心,很会讲黑暗中老百姓怎么发出热与汗。

比如黑泽明的电影《电车狂》,主人公小六是一个低能儿,他每天都模仿电车司机,叮叮地响着喇叭“驾驶”着幻想的电车环绕垃圾场一周。而他的周围,也都是一些毫无未来可言的小人物。他们是黑暗中的老百姓,然而小六家那面色彩艳丽画满电车的墙,表明他们“身在黑暗依然选择光明”,努力地发出热与汗。

然而这样的一位大导演,却因为遭遇日本电影业衰退以及进军好莱坞出师不利,于1971年选择自杀。

当他在浴室里被发现时,他已经在脖子上割了五处,右手腕割了六处,左手腕割了十处。

幸而,未遂。

于是医生问道:

人又有几多怕光,要急于往花瓣下被探望?

有时候,我们反倒承受不了光明,想要躲进黑暗之中。因为与生命和光明相关联的乃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活着就要负有责任,故称死为“解脱”。用词也很漂亮,自杀并非急着去死,而是急着“往花瓣下被探望”。

未够色,便要腥。

人活着也许平淡甚至单调,这是“未够色”。那么以自杀给人生填上一些血腥色,就会好吗?有些人把死亡当作凄美,不肯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求意义,只想用血色给生命涂上虚假的色彩,如歌中所唱:

忘掉了双星报喜,把天井当凄美地,煽未?

忘掉了平凡生活中的快乐与温情,把高楼之上(暗指跳楼)当作凄美之地,煽情不煽情?

若有日你也开镜,愿对白不要认你命。别要惊,别要惊,乱世下布满樽颈,这都市已吃够血腥。情绪或高或低如此诡秘,阴晴难讲理。既然浮生就如游戏,不如坐战机。黑暗下磊落光明中演你,心能随心拣戏。这时期演伤心戏,戏烂人未死。

以戏喻人生。乱世之中,我们的人生到处都是瓶颈(樽颈),情绪阴晴难讲理。但我们依然应该光明磊落地出演自己。即便这时期演出的是伤心戏,戏烂人却未死。

谁也在畅读死亡的笔记,不如来推推理。要求存似电玩游戏 操练着战机。死也未怕又什么苦戏,不如重温好戏。死亡迟早都找你,切勿凭自己。

死亡迟早都找你,切勿凭自己。

2.说个笑话,纪念我——活着多好

《活着多好》是电影《常在我心》的主题曲。电影剧情有点俗套,有点狗血。但主题曲由黄伟文作词,陈奕迅演唱。整首歌是以一个死去的人的口吻来宽慰活着的人,这边是死亡课的第二课,如何面对亲友的死。

当我还在花园散步,当我还在浴室洗澡,十步以内可拥抱。到处还是香水气味,到处还是涂鸦笔记,就像我未抛底你。

“他虽然死了却活在我们的心里”,这种说辞有意义吗?假如人的“生”并不等于生物性的“生”,那么生物性的“死”自然不能带走我们全部的“生”。当亲友离世,对我们而言,他依然还是在花园里散步,在浴室里洗澡。

遇着什么烦恼,想跟我说,都可听到。翻到有趣图画,何妨大笑,让妙事亦被我看到。

斯人已逝,生者再如何,都没有办法改变。人生还是会有烦恼,也会有乐趣,只当他还可以与你共同分担和分享。

游玩时开心一点不必挂念我。来好好给我活着就似最初。仍然在呼吸都应该要庆贺。如果想哭 可试试对嘉宾满座说个笑话,纪念我。

电影《常在我心》里,陈奕迅扮演的纪小段去世后,他的哥哥在葬礼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两个登山运动员在登山中,一个不小心跌落谷底,另一个拉住了他,但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继续下去两个人都会死,这时候被拉住的一方应该选择自己放手。如果是自己,他会选择对那个朋友做一个鬼脸,让朋友最后记住的是他的鬼脸,而不是他跌落峡谷的样子。

那些离去的人,愿意我们记住的是他们有趣的一面,尽管他们可能没机会再做一个鬼脸给我们了。

3.人间偶遇中嬉戏——最后派对

最后派对是什么?葬礼或者追悼会。这首歌最初就定名为《追悼会》,改成《最后派对》,显得更好,跟整个歌曲的主题非常吻合。

教友战友老友女友说过笑话说再见,喊了痛了醉了说了再见让往事如烟。来瞻仰乐观的脸,回忆里蔓延。欢送会,有我的笑脸。

一反平常严肃而沉重的葬礼或追悼会氛围,陈医生唱出了一个充满轻松的气氛的“派对”现场——笑话、乐观的脸、笑脸。

这是玩世不恭,对生命的不敬吗?不是。虽然充满轻松,但医生也直面死亡作为“人之大限”带来的无可避免的创痛:

人间偶遇中嬉戏,留低缺憾美。期望你,怀念我童言无忌。

我们于人间偶遇,相逢嬉戏一生,虽遗憾,也美。你若要纪念,纪念我的童言无忌。又唱道:

浮光里活出真我,人不算白活。原谅我,遗下你,提前离座。

总有人要提前离座,这是我们无可逃避的命运。但我已经活过,且活出了自我,离席时又何必依依不舍或涕泗横流。只在上天安排好的时间,默默离场。

活得精彩结尾切勿流眼泪,来让我诗歌班里悄然沉睡,这是自然程序。开心的派对散后没法聚。我于烛光里,祝福一句句都心满意足。若一天你活得很累,纪念我过去,为人如此风趣,风趣。

“开心的派对散后没法聚”一句,不知是悲,还是喜。曲终人散,也不是喜,也不是悲,只是如此而已,简单而纯粹的事实。就如歌里唱的,“这是自然程序”。

放我于心里,新的工作里一追再去追。未开出最后的花蕊,你别要气馁,何妨留恋一岁,多一岁,一岁。

还活着的人,寿数未尽,何妨再留恋一岁?

4.

我想到了《庄子》里面的一篇故事: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世间本来就没有我们,我们离开这世间,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忘诗先生:九零后,男,本科习文学,研究生习哲学。好舞文弄墨,偶附庸风雅。却不强说愁绪,无病呻吟。

相关文章

  • 陈医生的三堂死亡课

    孔老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第十一)然而,生死之间,凭什么是先知生而后知死?中国人讳谈死亡,连“四...

  • 2020-10-29-人生的第一堂课是生,第二节课是活着,第三堂

    互动话题:人生的第一堂课是生,第二节课是活着,第三堂课是死亡。 一、我来了。 1、珍惜生命。活着,一切才有可能。《...

  • 人生的第一堂课是生,第二节课是活着,第三堂课是死亡。

    【互动话题】 读“人生的第一堂课是生,第二节课是活着,第三堂课是死亡。” 001一切跟生命相比,都是渺小的。我们生...

  • 不可二字佑子孙

    浙江余杭陈医生,把一个家贫,濒临死亡的病人医好了,没有要求任何回报。后来有一天陈医生因避雨路过这病人的家,因天黑雨...

  • 戒淫改命实录:陈医生布施救人得福报

    节选自:寿康宝鉴 浙江余杭陈医生,把一个家贫、濒临死亡的病人医好了,没有要求任何回报。后来有一天陈医生因避雨路过这...

  • 《时间管理7堂课》解读

    时间管理7堂课是秋叶大叔的作品,7堂课系列丛书,我拥有三本,分别是高效学习7堂课,写作7堂课,时间管理7堂课。这次...

  • 在教育行业受教育

    今天听了几堂课,陈向东的创业分享,沙云龙的六度管理,姜振鹏的教育行业创业元规则 说说感触吧 陈向东分享的很朴实,三...

  • 《写作7堂课》后运用

    《写作七堂课》后的实际运用 最近看了秋叶大叔的三本书《高效学习7堂课》.《时间管理7堂课》...

  • 《吃醋的人生》读书笔记(14)

    4、人生需要一堂死亡课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乔布斯说,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耶鲁大学曾开设过《死亡哲学》公开...

  • 死亡医生

    你从没有选择过,是否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你挣扎着就来了,你无话可说,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活着; 有一天你痛苦的想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医生的三堂死亡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wa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