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上一次做你最喜欢的事情时,你的状态是怎样的吗?
看看下面有哪几项符合你的情况:
·高度专注,注意力很集中。
·全身心沉浸在当前的活动中。
·内心有种掌控感,相信自己的能力。
·心情非常愉悦。
·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
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将类似上面的体验描述为一种自发的流动状态,把具有这些特征的体验称为“心流体验”或“心流状态”。
心流是一种内在动机,也就是说,你做这件事主要是因为你喜欢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会过心流状态,也许出现在工作、学习中,也许出现在娱乐中。
心流的出现,让我们感觉当时那一刻自己达到了“最佳状态”,继而对正在做的事情欲罢不能。如果将心流体验应用在学习上,那么你会感觉到自己在学业上有所进步,会随着这个进步而不断学习,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终身学习模式。
获得心流的先决条件是自愿参与你觉得有趣的任务。当你陷入心流体验时,你的注意力将会非常集中,时时刻刻都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就像打网球,你知道自己该在球飞来的哪一刻击球;就像你在演奏一种乐器,你几乎每一秒都知道自己想弹什么音符。同时,你也会马上得到你正在做的事情的反馈。也就是说,如果你正在听音乐,你可以听出每个音节有没有出错;或者在打网球的过程中,你能判断出球的方向。
在心流体验里,你有专注力,有明确的目标,能得到即时的反馈,有掌控的感觉。你做这件事所拥有的技能与你要面对的挑战几乎是匹配的,也就是说,你面对的挑战和你拥有的技能之间的关系是平衡的。
无论你做什么事,当有这些特征出现时,这件事就很容易让你上瘾,而你也会不停地试图重复这种感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你有时候即便不挣钱,也想要去做某件事,因为它带来的满足感会激励你继续前进,你不需要或不在乎别人的认可。
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心流”呢?主要是来自父母的支持。
几乎所有经常体验心流状态的孩子都会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很高的肯定和认可。这些孩子的父母相信孩子的能力,并能够给予他们支持。比如给孩子创造一个留白时间或“天才1小时”,并在这段时间里给孩子提供一个空间,这个私密空间并不需要很大,只要能让孩子觉得在这里他可以放松地做他想做的事,就可以了。
此外,孩子需要面对的挑战和本身拥有的技能,两者需要处在一种平衡但匹配度相对较高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心流的产生。米哈里做了多个研究,结果都表明,当孩子面对的挑战和本身拥有的技能处于平衡且匹配度相对较高的状态时,心流体验才可能随之而来。
“心流”指的是当我们投入一件事中时,感到非常兴奋和专注的状态。心理学家米哈里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我们要做的事情和拥有的能力,就是进入“心流”状态的关键。
· 当要做的事情很难,而我们的能力也很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感到投入、专注和快乐,也就是进入了“心流”的状态。
· 当要做的事情很难,但我们的能力却不足时,我们就容易因为做不到而感到紧张、烦躁和害怕。
· 当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而我们的能力又很强的时候,我们就会因为太轻松而感到无聊。
· 当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而我们的能力很一般的时候,我们就会因为无聊而感到迷茫。
从上面四种情况可以看出,心流本身是动态的。随着个人技能的提高和任务变得越来越不具有挑战性,我们有可能会停止心流体验。
因此,为了让自己持续处于心流状态,要么选择更困难的任务、设定更高的目标,要么改变其他的外在条件,将挑战和技能恢复到平衡状态,以此来保持我们进行这项活动的内在动力。
同样,如果承担的任务超过了我们目前的技能水平,就会让我们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可以通过采取行动迅速提高技能以适应当前的挑战来缓解,或者通过向下调整任务的目标,使挑战更符合自己当前拥有的技能。
孩子有可能在学习中产生心流吗?当然有可能!
想想你的孩子刚开始弹钢琴时笨手笨脚、小心翼翼的样子,后来是不是就能够很轻松地弹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并沉浸在自己的音乐当中?再想一想当你全神贯注地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虽然一开始可能需要15~20分钟才能进入沉浸式的状态,但是一旦进入,你就会变得无比专注,而且不知不觉地,你的水平越来越高了。
这是因为心流体验往往能够使人忽略环境中不相关的刺激,并在各种情况下“享受自己”。这种过滤能力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想法,更密切地关注细节,而这通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发现机会、采取行动、设定目标、获得反馈,有利于我们应对更大的挑战。
试试多围绕米哈里的心流模型来衡量孩子在学习中产生心流体验的概率,并以此来思考自己的支持方式是否真的适合孩子的发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