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062/ccae486e81830e59.jpg)
上至天灾,下到人祸,从都市生活到户外旅行,我们必须承认,生活中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危险和挑战。
自然灾害、火灾、交通事故、拥挤踩踏、建筑物倒塌、爆炸、人为暴力、恐怖袭击等,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安全。生活中的小事故也总是见诸报端,失灵的电梯、起火的大楼、飞机故障、汽车遇险、意外伤害、突发急病、食物中毒等,城市生活中危机四伏,意外随时都可能会发生。
我们不要等到灾难来临时,才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这就像人们得病以后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一样。懂得一些急救自救的常识,掌握一些逃生避险、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一些户外运动、旅行的安全知识,可以让你在灾难发生时巧妙应对,化险为夷。
灾难面前,如果我们拯救不了世界,那么至少要学会拯救自己。危难关头,我们不做受害者,只做幸存者!
一,动物疫情应对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无法救治,病死率达100%。狂犬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恐水、怕风、四肢抽搐、喉肌痉挛、牙关紧闭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062/ff5be31341bc0e84.jpg)
案例链接:
2015年1月1日至8月20日,北京市共报告一犬伤多人事件10起,总计致伤77人。事件分布在6个区县,分别为通州、怀柔、石景山各报告1起,海淀、朝阳各报告2起,房山3起;10起事件全部由流浪犬造成;每起致伤人数从3人~23人不等。致伤者全部在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处理伤口、接种疫苗。
预防狂犬病最主要的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狂犬病为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目前仍然是可防不可治。针对以上情况,可做以下预防:
(1)夏季穿着单薄,天气闷热令犬类动物易烦躁,是动物致伤高发季节,增加了发生狂犬病的风险。因此不要与猫、犬等宠物过分密切接触,尤其不要让宠物舔人的口 腔、眼睛等粘膜。
(2)被狗、猫等动物抓伤、咬伤后,应立刻接种狂犬病疫苗。第1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之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再各注射一次。
(3)将攻击人的宠物暂时单独隔离,应立即带到附近的动物医院诊断,并向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二,性骚扰防范与应对
性侵害,主要是指在性方面造成的对受害人的伤害。性骚扰和性侵害是危害女性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女性了解和掌握一些预防与应对性侵害和性骚扰行为的基本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062/eb7f6954f48a7561.jpg)
案例链接:
2015年 10 月 14 日,陕西女教师夜跑遇害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陕西宝鸡舞蹈老师吕某出门夜跑,之后一直处于失联状态。16 日,该教师家人在朋友圈发布了寻人启事;20 日下午 4 时许,宝鸡胜利桥下渭河公园发现一具女尸,确认为失踪教师吕某,经勘查检验确定为他杀。
一般认为,只要是一方通过语言的或形体的有关性内容的侵犯或暗示,从而给另一方造成心理上的反感、压抑和恐慌的,都可构成性骚扰。
1,预防性骚扰的措施
(1)女性尽可能不要单独与陌生人结伴而行;如遇到陌生男人问路,可以指路但最好不要随便带路;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宴请,防止坏人在食品里下药。
(2)独行时要发挥女性较强的观察能力和特有的直觉,尽早发现并迅速远离可疑男性。
(3)如果曾经有人尾随、拦截过你,应设法改变日常行走路线,改变活动规律。
(4)可就近求助于行人、住户,夜晚可奔向有光亮、有声音的方向。如果确实处于危险境地,就应大声呼喊,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周围群众的注意;另一方面呼喊本身足以震慑作案分子。呼喊之后,可瞅准时机迅速逃离危境,也可在有人来时协助抓获嫌疑分子。
2,制止性骚扰措施
(1)如果遇到有人用挑逗性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调戏,可以视而不见,让其自讨没趣。对那些无赖的纠缠者要严厉警告,必要时可叫保安人员来处理。
(2)对那些动手动脚的流氓,应当从自身安全考虑,予以警告,并立即求助于周围人群,向周围人群揭露其行径,以引起周围人群对坏人的斥责和愤慨,从而得到大家的帮助。
(3)如果坏人继续行恶,应马上报警或高声呼救。
(4)无论强奸已遂或未遂,都应及时报警,积极提供线索,配合警方侦破。要留心记清作案分子的相貌、生理特征、受伤情况、衣着打扮、口音方言、携带物品以及驾乘车辆等。注意保护现场,保存污染的内衣内裤、精斑血迹擦拭物、作案者遗留物,并及时提供给侦查人员,以便追踪认定作案分子。
三,求职安全
随着求职者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求职者的求职心情日益迫切。有的不法之徒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和弱势地位,以提供就业机会为幌子,采取各种违法悖德的方式或手段,以期侵害被招聘者合法权益。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062/f221b406ed63e900.jpg)
案例链接:
小田一直待业在家,在天津工作的老乡小李得知这个情况后,以介绍工作为名,给他汇去路费将他邀来天津。小田来到天津,看到小李和一名陌生男子一起到车站接他。令小田意外的是,这两个人并没有把他带到所谓的店铺工作,而是将他领到火车站附近一小区,让他和其他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的客厅里。进出没有了自由,一直放在身上的身份证和手机也被没收了,小田才意识到,他已经身陷“魔窟”。
传销多以介绍工作为名,再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不少人在高回扣的诱惑之下,甚至不惜欺骗自己的同学、老师和朋友。上当后往往是骑虎难下,最终只得白搭上一笔钱。
就业陷阱的主要类型:
1,招聘陷阱
有些招聘单位不当场签约,要求通过网络或电话继续洽谈,而这些网络或电话都是收费的;有些招聘单位收取应聘者报名费、资料费或培训费等,用招聘掩盖违法的行为。还有些企业打着招聘的幌子,逼迫求职者做传销、推销或其他违法的事情。
2,中介陷阱
有些中介机构收取高额的中介费用,为你列出一大堆不要人,甚至不存在的单位,使你几次头撞南墙,知难而返。但想要回中介费——难!还有的虽然介绍了单位,但用人单位的状况与求职的要求相去甚远,即便如此,工作几个月后往往就会被炒鱿鱼,理由是试用不合格。
3,培训陷阱
在求职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培训机构混迹其中,不断给求职者介绍“高薪就业”,殊不知其中陷阱重重。有些收了培训费仍然无工作,还有些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联手坑害求职者。求职者交了昂贵的培训费后,被推荐到一些无人问津的低薪岗位,甚至在试用期就被借故辞退。
4,协议陷阱
(1)口头承诺。口头承诺如果没有在协议书中白纸黑字予以体现,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协议主体间发生矛盾,吃亏的一般都是求职者。
(2)不平等协议。由于求职者维权意识缺乏,在求职中又处于弱势地位,对不平等条款要么不知要么不敢提出异议,使就业协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霸王合同”。所以,求职者在签订就业协议时,一定要慎防无保障协议,死协议、卖身协议等不平等协议。
(3)就业协议代替了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以就业协议替代劳动合同,究其原因,是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中的许多约定不符合劳动法规定,如果签订劳动合同,许多不合法约定将不存在,难以实现对求职者的约束,就不能达到其违法用工的目的。
求职者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劳动局监察大队或公安局派出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求职者应该根据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投诉部门,若被投诉对象为合法机构,求职者可以找劳动部门;若求职受骗情况特别严重、诈骗金额大,可以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
——摘自陈里的《城市致命危险中的生存法则》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062/8eb134abfb6be5f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