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0-1/2019-06-11
有时候,我们会为自己能够干练地解决一个问题而沾沾自喜,以为「解决问题」就等于自己收获了一个「成功」。可是你得知道,「提问」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01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太清楚自己的内心在提什么样的问题,
他们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内心所提的这些问题,
在塑造和指导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方面,
起到了多么强有力的作用。
若是能改变这些提问,
我们就能够开启一段完全不同的旅程,
进而获得完全不同的结果。
——大卫·洛克和琳达J.佩吉
02
苏珊K.朗格说过:“如果我们想获取新知识,那就必须提出一整套全新的问题。”
如果不先提出最佳问题,你怎么去找最佳答案呢?
03
如果你真的愿意把握提问的真正威力,提问可以改变你整个人生。具体地说,是要增加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提问的数量,并提高这些问题的质量。还有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那就是我们在问这些问题时,我们的意图是什么,我们究竟想要干什么。”就像罗马尼亚剧作家尤金·艾里斯柯说过的那句鼎鼎有名的话:“为我们带来启迪的,并不是答案,而是提出的问题。”
提问式思维是一套工具体系,通过巧妙地提问来转变思维、行动和结果。其中,提问包括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以及向他人提出的问题。
04
地图,不仅仅能帮我们知道自己身处何处,选择地图
它还能帮我们看清自己从哪里来,
要往哪里去。
——加布里埃尔·罗斯
「选择地图」:它能帮我们更好地观察人生的两条根本道路:学习者心态之路和评判者心态之路。
正如地图的名称所指,这张图是关于我们做选择的能力的图。你看选择地图左边,有个小人儿站在‘起点’箭头上方,也就是两条路的岔路口。那个人代表你和我——代表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在学习者心态之路和评判者心态之路之间做出选择。你再看其他小人儿头顶上的那些思维泡泡,你观察一下,这些小人儿所提的问题,与他们走在哪条路上有怎样的关联,与每条路将他们带向哪里又有怎样的关联。
“起点”箭头旁边的两个小指示牌上:学习者心态之路上方的指示牌上写着“选择”,评判者心态之路旁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反应”。我看见学习者心态之路上的那些小人儿愉快地、悠闲地缓步而行。这是一条与选择有关的道路,我觉得自己挺愿意走这条路的。
接着我又看到了那条评判者心态之路,指示牌上写着“反应”。这条路上的小人儿看起来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有些凄凄惨惨的,沿路还有张牌匾,上面写着“评判者”。这条路上没有轻松愉快的漫步者,小人儿看起来都很烦躁,我还注意到身陷“评判者泥潭”之中的那个倒霉家伙。
「选择地图」,就是要帮我们更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和别人,就是要帮我们看清自己在某一时刻站在哪条路上。它不是为了给人贴标签儿或者把人对号入座的。你可以把选择地图当作一个工具,来指导我们描绘出更高效的人生道路——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结果,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能如此。
05
一个身处评判者位置的人,无法帮到其他任何人。
当两个人都处于评判者状态时,首先醒悟的那个人占绝对优势。此人可以选择成为学习者,为彼此双方都扭转局面。
不断提出转换问题,就能帮你塑造一个韧劲十足的观察者,并养成坚定不移的学习者心态,同时,还能构建起你对评判者心态的免疫功能。
我们每个人都会以这两种心态,向自己和别人提出问题。带着觉知,我们每时每刻都有能力去选择让哪类问题主导自己的思维、倾听、表达和连接。如果你想体验一下评判者的感受,试着问你自己这些问题:
该责怪谁?
我怎么这样?
我怎么如此失败?
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对?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笨,那么烦人?
我们不是已经那样试过,那样做过了吗?
何必白费劲?
那么我们来看看学习者道路,想象你在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
发生了什么?
我想要什么?
这件事有价值的地方何在?
我能学到什么?
对方在想什么,有何感受,他想要什么?
我有哪些选择?
我现在最好做什么?
有哪些可能性?
这是否跟听评判者问题时的体验很不一样?
谨记:
如果你不去掌控自己的提问,那你就会被它牢牢掌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