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威海,依然凉风习习,今天更是刮起了十级大风,窗外柳树随风狂舞,有的树枝经不起摧残,断落在地上……
人有时候也如同这树,平日里些微压力之下都能正常生活,好赖不论。可若是遇上突如其来的逆境,能不能屹立不倒,跌倒之后能不能爬起来,又是千差万别。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就如那随风摆动的树枝,遇见一个人,命运就陷落一次,最终走向自我放逐。
《亲密关系》中说,孩童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如果这两个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有四种偏差行为:
吸引注意力;权力斗争;报复;自我放逐
在松子身上,我看到了这整个过程。
松子的爸爸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妈妈软弱,她还有弟弟、妹妹。松子很希望得到父亲的关注,可是因为妹妹体弱多病,父亲每次一回到家,就去楼上看妹妹,对妹妹说尽温柔体贴的话。在松子面前,却吝于展现笑容,松子的期待在面无表情的父亲那里一次次落空。
“我从小就拼命读书,只要我在学校考取好成绩,就可以博取父亲的欢心,获得父亲的称赞,赢得父亲的认同,这是我最大的动力。”
松子用功读书,上父亲想让她上的大学,读父亲建议的专业,听从父亲的安排去附近的中学教书。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松子也可以有不错的人生,会与学校的同事恋爱、结婚、生子。
转折点是在一次游学活动中,松子班的学生龙洋一偷了旅店店长的钱,松子担心别人会因为她的班里出现了这种学生而看不起自己,就想还钱了事,可是店主不肯罢休,非要偷钱的人亲自来道歉,可是龙洋一并不承认自己偷了钱,也不可能来道歉,店长扬言报警,紧急之下松子改口说钱是她偷的,拼命道歉。
事情一发而不可收,松子因此被学校开除,恋爱中的男老师也立即和她划清界限,她回到家后父亲因为妹妹的病而训斥她,告诫她不要再和妹妹说恋爱的话题。松子崩溃了,对妹妹的恨涌上来,她掐着妹妹的脖子,差点掐死她。这一幕又被妈妈撞见。
松子再也没脸待在家里,她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
后来她去餐馆打工,认识了有才华的作家,作家经常打她,穷困潦倒时甚至比她去做妓女,最后作家卧轨自杀,松子的世界坍塌了。
后来,作家的竞争对手追她,她做了情妇,但生活渐渐有了色彩。奸情暴露后,作家迅速和她斩断关系,坦言自己只是因为嫉妒女八川才跟她在一起,在她身上找心理平衡。
松子从此自暴自弃,自愿去做了浴女郎,不为赚钱,只为做No 1,被顾客认可。后来她和一个嫖客在一起,发现自己被骗后,一怒之下杀了他,坐了八年牢。
出狱后的松子,因在监狱里考取了理发师执照,做了理发师。生活不富裕,但看起来真的很富足。可是松子害怕孤单,她渴望进入一段关系。当再次遇见了当年导致她失业的学生龙洋一,两人火速在一起,期盼着生活中从此再也没有孤独。
然而,龙洋一赌博、吸毒、黑社会,不多久被抓去坐牢了。松子满怀期待地盼着他出狱的日子,期待着两人的新生活。
但是龙洋一觉得自己配不上松子,他带给松子的只有痛苦。出狱后的相见,他将松子一拳打倒在地,咆哮着跑了。
松子以为龙洋一不再爱她,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相信任何人,再也没有和别人打过交道。每天吃、睡,成了胖子,从来不洗澡,不扔垃圾,穿着破破烂烂,被附近的邻居嫌弃。她不知道再去讨好谁,她失去了好好活着的动力。就这样过了近20年,直到53岁时被一群小孩失手打死。
松子用15年的“努力讨好”,期待赢得父亲的认可,游学偷窃事件使讨好这条路彻底走不通了,她沮丧,怨恨,甚至报复。离家后,松子一直在寻找一个人,能够看见她,需要她,离不开她,即使被家暴,她也死死抓住这样的关系不放。
她有父有母,但那种归属感和价值感没有在父母那里得到确认。为了得到这份满足,孩子甚至可以放弃做自己,即使得不到,也不会就此放弃,而是压抑到潜意识里,以至于在她往后的人生里仍不断地以同样的模式,在别人身上寻求对这种需求的满足。因着这份丧失,她觉得自己没人爱,也不懂得爱自己。
可这不是事实。
松子在爸爸的日记本里发现了爸爸对她的关心。那时松子做了浴女郎,路过家门,想回家还弟弟钱,看到父亲的遗像前的日记本,父亲从松子离家到去世前,日记本的每一页都写了一句“没有松子的消息”。她过往的感知崩塌了,父亲的爱太深沉,从来没有表达过,也没能让她感受到,也或许只是松子没有得到她所期待的那种爱。松子震惊、悲痛、也悔恨着。
此时妹妹久美发现姐姐回来了,激动地冲上去抱着她,念叨着“真的是姐姐回来了”,哭着让她别走,可是松子也无颜面对久美,她已经回不去了,决绝地推开久美,仓皇而逃。
后来,弟弟告诉她,妹妹死了,她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姐姐,你回来了。”松子最难以承受的或许就是妹妹的爱,曾经自己那么恨她抢走了父亲的爱,恨到差点掐死她。
带着这份悔恨,她远离家乡,坐上了火车,选了一处和家乡有着同样河流的陌生城市定居。她经常在出租屋里折小时候妹妹房间挂的纸鹤,想象着给妹妹剪发,每日坐在河边的长椅上,望着那条酷似家乡的河哭泣,直到最后。
我看到松子的那份渴望,渴望回家,渴望在爱中生活,但她因为没有珍爱自己,一路渐行渐远,最终家变得遥不可及。
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在她人生的转折风口,没有一根线牵住她,她随风飘远。若松子能放下这份执着,自己也可以生活的很好,但是从来没有一面镜子让她看见她自己,她永远地活在了小时候那份空缺里……
电影《发财日记》里,宋天意(张一山饰)也经历了失望和沮丧,他用叛逆(权力斗争)来表达这份需要,幸好他有爸爸(宋小宝)包含爱意的成长日记,从这本日记里,他看到了过去他不曾看见的一面,了解了一切,确认了爸爸对他的爱,回到了爸爸的怀抱。
若松子在家里时能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讨好是很隐晦的表达,父亲没能听见她的需要,若能吵架也好,至少能给父亲一个看见的机会,也就有了表达的可能,而非那样的单行线,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有一天一位奶奶向我诉苦,说她孙女不听她的话,只听她妈妈的话,具体表现是,奶奶说好几遍孙女都不动弹,而妈妈只说一两遍她就去做了,她觉得孙女不亲她,不尊重她。而事实上,妈妈带孩子只带了6个月就去了北京,把孩子扔给老人了,一直到现在也没回来,孩子8岁了,但我想妈妈在她心里会是很大的一个“不确定”,妈妈爱不爱她,她对于妈妈来说重不重要,孩子要么“讨好”,要么“叛逆”。
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珍·尼尔森《正面管教》
无论是懂事的孩子,还是叛逆的孩子,都要留意他的需求是什么,ta是否在通过这种方式在表达他的需求。我们容易忽视那些懂事的孩子,认为他们很好,很省心,但或许这也隐含着ta深深的对爱的不确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