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于谦书法与“立象以尽意”

于谦书法与“立象以尽意”

作者: 无日不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16:17 被阅读0次
于谦《题公中塔图赞》,纸本,行楷书,纵29cm,横6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翰墨书香,由一个字帖的欣赏,可以窥探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我们常说“见字如面”,在这幅书法作品中,到底隐藏了哪些秘密?

     释文:余以巡抚奉命还京。道过都城东南之夕照寺,有僧普朗者,出其师古拙俊禅师所遗公中塔图并赞语,和南请余题。余惟师之是作,盖易所谓立象尽意者也。图以立象,而意已寓于象之中;言以显意,而象不出于意之外。所谓贯通一理而包括三教,因境悟道而舍妄归真者也。非机锋峻拔、性智圆融而深造佛谛者,乌足以语此哉。普朗能宝而藏之,日夕观象以求其意,则于真如之境也何有。焚香赞叹之余,书此数语以遗之。

于谦何许人也?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正如他的诗一般,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

明正统十四年(1436年),北方瓦剌人侵犯边关,明英宗驾御亲征,却让太监王振任总指挥,50万明军在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京师动摇。瓦剌以“送驾还朝”为名,长驱直入,并侵占京师门户紫荆关。社稷危机万分。于谦临危受命为兵部尚书,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统率军民抗敌,瓦剌大败,终于认输献出英宗,取得北京保卫战全胜。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于谦被诬陷而遭杀害,时年59岁。七年后始得昭雪,遗体归葬故乡,墓侧建祠堂。墓与祠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重修。

观于谦之书法,体势仿趙孟頫,点划更加圆阔遒劲,别具一派峻拔清刚之气象。此作是于谦应北京夕照寺僧普朗之请,为其师古拙俊禅师遗存的《公中塔图并赞语》所作题记。据考从所具官衔判断,作品应书于明正统年间,于谦40余岁时。那时,云淡风轻,师友一聚,赏画论理,好不自在,谁知又会有日后的致命遭遇,在扼腕痛惜之余不禁感慨不已。

“立像以尽意”与“言不尽意”

在此帖中,于谦援引《易传》较为简洁地阐明了意象之辨:“余惟师之是作,盖《易》所谓‘立象尽意’者也。图以立象,而意已寓于象之中;言以显意,而象不出意之外。”于谦在题跋中借用此语句,实际上涉及了绘画艺术中的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即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系。它与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所谓“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在理论上颇为相近。

《易传.系辞传》有一段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言不尽意“是说这种语言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局限性。

比如你在旅游中看到一处美景、或锻炼后身心得到放松、或劳累的工作之后获得一些收获,你当时的感受,你的激动、兴奋、快乐的思想情绪十分复杂和强烈,一时间你的头脑里可能涌现出很多思绪,你最多说:”太好了“”太美了“”太给力了“,但这些话只能表达你的一部分感受,而难以充分表达你当时的全部感受和思绪。这就是”言不尽意“。

既然语言不能够表达情意,而如何”立象”能够“尽意“呢?《系辞传》说:”象也者像也。象是天地万物形象(物象)的模拟、写照、反映。创作者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创作者的情意中孕育而成审美意象,通过画作等形式表现——这种表现、写意就是中国美学重要的传统思想,与西方美学强调的”再现”、写实迥然不同。

所以于谦在应邀作《公中塔图并赞语》时,表达非一般人不能对此作题写评论,并说僧普朗者珍藏画作,每日又能观察宫中塔而探寻其中的奥义,又参悟佛教真如之境,对此评论又有什么难的呢?于谦深谙意、象之辨,故其题跋虽寥寥数笔,却涉笔成趣,饶有赞誉有加、自我调侃意味,由于《公中塔图赞》原作早已无存,因而此赞语亦不知所云,直令后人凭文怀想。

从此帖所言意象之言及“贯通一理而包括三教,因境悟道而舍妄归真者也。非机锋峻拔,性智圆融,而深造佛谛者乌足以语此哉”等语,可以管窥于谦对画论、佛学、佛典兴趣之一斑了。

相关文章

  • 于谦书法与“立象以尽意”

    翰墨书香,由一个字帖的欣赏,可以窥探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我们常说“见字如面”,在这幅书法作品中,到底隐藏了哪些秘密...

  • 《立象尽意》

    清华艺术博物馆建成也有几年了,离的不远,但也没有专程去转转。观白雪石先生的《立象尽意》作品展,让我也顺便领略了一下...

  • 大象彖歌

    立象以尽意, 得意已忘形, 观象系辞里, 赋词断章行。

  • 意象花鸟油画

    《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象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意”者心也,“象”者人心营构之...

  • 言不尽意 立象尽意

    语言是表达意念的,没有语言,人类就失去了相互理解和存在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德格尔一句“语言是存在的家”道出了...

  • 《易经》是怎样谈意象的

    原创:寻虎纯文学寻虎纯文学 点击上方第二个蓝色字体即可关注 《周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言以尽象,立象以尽意...

  • 手舞足蹈,不言而喻

    《系辞》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

  • 清·刘熙载《书概 》

    书概 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

  • 清·刘熙载 《书概》

    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系辞传》第十三章第一节笔记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谦书法与“立象以尽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kj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