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相传起源于唐朝,是在明朝发扬光大的,明朝科举科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98577/be918d1356830fef.png)
1.县试
一般是知县主持,考试合格者晋级下一轮 ,暂无职称
2.府试
一般是知府主持,获取县试通过的人有参加资格,考试符合条件,称为“童生”,
3. 院试
一般是省学政或学道主持,应考者被称为“童生”,童生的年龄差异较大,七老八十的童生不在少数,考试符合条件的称为“秀才”,从此摆脱平民身份,可以免除个人徭役,见县官可以不用下跪等
4. 乡试
省举办的统考,应试者为“秀才”,考试符合条件的称为“举人”,全省三年考试一次,考试只有少数名额能中举人,举人有做官的资格,所以当前范进老爷子中举人乐疯了,在乡试中考取第一名的叫做“解元”,唐伯虎乡试后,被当时称为唐解元,连中三元,第一元就是“解元”
5. 会试
全国统考,应试者为“举人”,一般是皇帝钦点的监考官,电视剧中打点行装进京赶考,就是要去会试,会试结束后,符合条件者获得殿试资格,暂时无名号,如果取得第一名,是有一个名号的,连中三元的第二元 “会元”
6. 殿试
进宫面圣,皇帝亲自出考题,考生战战兢兢答题,打完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根据考生情况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三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叫赐同进士出身。状元就是三甲中的第三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