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在这首《读陆放翁集》中,梁启超老师为了赞扬陆放翁先生,不惜把大量的充满英雄气概的诗歌忽略不计,而是说诗界千年尽是弥漫着靡靡之风,个人觉得未免过于偏激,有一点儿褒扬一人,抹煞千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意思。在这儿,想隔着时空的界限,对梁老师瞎辩上几句,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蒙梁老师和能看见这些文字的各位老师见谅、指正。
纵观千古,诗界雄浑之气,如江风海雨,扑面而来。浅斟低唱虽自成一系,但终究掩盖不住那些雄奇格调、磅礴气象。
屈原大夫歌颂为国捐躯的战士:“魂魄毅兮为鬼雄”。不知是暗合,还是启发,千余年后,那个曾自怜“人比黄花瘦”的李女士,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感叹,一扫平庸萎靡之气。
荆轲先生的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然简短,却成为气贯长虹的千古绝唱。
楚霸王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使后人领略了舍我其谁的王者之风。
汉高祖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和刘彻的“秋风起兮白云飞”,气势雄壮,格调高昂,一前一后,句式相承,都表现出汉初那种风起云涌的气魄和浑厚古朴的时代特征。
曹孟德先生的诗里,虽少有刀光剑影,但是其文字的简约质朴、苍劲有力,都表现出远大抱负和豪情壮志。曹先生的横槊赋诗,成为豪放派顶礼膜拜的、标志性的神圣场面。后世李白的“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与曹先生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遥相呼应。甚至以“晓风残月”著称的,一度为婉约派代表的柳永,也在《浣溪沙》中出现了“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的句子,可见婉约派有时候也是刚柔相济的。
被称为“绣虎”的曹植先生,古人评价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抑郁不得志的贵族,是偏于文弱的。我们来看他的《白马篇》:“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逼人的锐气,报国的壮志,让人刮目相看。
王摩诘先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苍凉而又壮丽的意境,成为不可超越的高度。“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让后人演绎出多少关于“弯弓射大雕”的话题。
诗仙太白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浪漫主义的纵横驰骋和豪迈不羁的强烈情感,为豪放派树立了又一个光辉的榜样。
杜诗圣既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也有《饮中八仙歌》的奔放洒脱。而“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诗句更是直接地描写了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王昌龄、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无不营造出“纵横自有凌云笔”的宏大气象。
岳元帅在《满江红》中的仰天长啸,曾激励了多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忠义之士。
有一首词几乎成了很多人心目中豪放派的代名词,那就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冲天豪气、浩浩雄风,使人久久不能平静。
并称“苏辛”的苏东坡、辛稼秆,似乎都对三国时的英雄人物情有独钟。苏先生的“遥想公瑾当年”、“亲射虎,看孙郎”,辛先生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都反映出对三国时代豪杰的向往和崇敬。
此篇话题由陆放翁先生而起,而且谈的是英雄诗歌,这就不能不说说这个被梁启超赞为“亘古男儿”的诗人了。“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志得意满的少年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但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对当年纵横疆场的怀念、对报效国家的渴望和对于残酷现实的感叹:“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一点和辛稼秆先生是如此相似,辛先生不只一次地叹道:“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建功立业让英雄意气风发,壮志未酬令豪雄慷慨悲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代英雄,挟山超海,叱咤风云。放翁的爽气、放翁的豪情、放翁的兵魂、放翁的国魂,被英雄们千万次地抒发,英雄们也被人千万次地歌颂。豪放诗词,浩如烟海,以上所举,远不及万分之一二,但足以为诗界正名。
其实梁老师自己早已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少年中国说》结束时的那段典丽、恢弘的文字,痛快畅达,力透纸背,音韵铿锵,琅琅上口。饱含着令人振奋的兵魂和国魂,更谈不上丝毫的靡靡之风。
我们就用这段荡人肺腑、动人心魄的“熊咆龙吟”来结束这篇文字:
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