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浅薄哲学(25)哲学家小传--查尔莫斯(下)

浅薄哲学(25)哲学家小传--查尔莫斯(下)

作者: 图林根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1-16 18:04 被阅读0次

    由于Chalmers有计算机背景,所以在读哲学期间做了一些这方面的事。那时他读很多论文,而每读一些,他就会给这些论文建一个目录,放在网上让其他人也能看到,这个网站成了现在的philpapers.org的原型。多年前,我用这个网站的时候,它会提供一些论文的链接,不过链接的网站究竟是个免费网站还是付费网站就看情况了。不管怎样,我也是用过这个网站看了好几篇自己想看到的论文的。

    至于哲学上的学习,Chalmers说过,最大的收获有两个,一个是先验哲学方面的,另一个是模态逻辑的。先验哲学我想指的是笛卡尔到康德,谢林的那些想法。他发现虽然科学日新月异,很多古老的想法却依然能站得住脚,不像他一开始想象的那么备受冲击。至于模态逻辑,几乎就是区分一个人是英美分析哲学界这个圈子以内还是以外的一种技能。这是一种精确表达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学问。既然我身处学院外,自然也不是很懂得这方面,不过希望有空可以把Kripke的《命名与必然性》看一看。

    我想正是这些学习和思考,使他重新思考了“在一个纯粹物理的世界里,意识究竟如何是可能的”这个问题。而他后来的思想就是比较偏向非还原论的。

    1989年,物理学家Roger Penrose写了一本叫《皇帝新脑》的书,这本书大开脑洞,从心灵哲学讲到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图灵机,再讲到量子力学。在作者看来,这些表面上不相关的领域,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到了90年代,Chalmers看到了一个叫做“通往意识科学之路”会议的广告,这个会议在Tucson举办,他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就投了一篇会议文章过去。在那篇文章中,他区分了意识研究的“容易问题”和“困难问题”。

    所谓容易问题,就是大脑如何进行模式识别,如何对模式做分类,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控制行为等等;而困难问题,就是大脑如何产生感受,为何如此这般的一个视觉、听觉、触觉处理系统,转化成我们的主观感受这样的问题。

    实际上,困难问题确实很难,容易问题也一点都不容易,至少直至今天我们依然远远没有完全解决“容易问题”。只不过容易问题是“看得到希望解决的。”

    这个Tucson会议直到今天还在举办,是一年一度意识科学的盛会,通常是一年在Tucson,一年在世界各地,就我所关注的这段时间,有一年在芬兰,另一年在印度。这个会议表面上看不是什么正经的会议,有很多娱乐活动,还有露营野炊之类的,还有一年一群人把大头贴贴在一张海报上,放在会议的官网。找到了这张图,顺便贴上去吧。

    这篇文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件事很出乎Chalmers的预料,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说了一些人尽周知的事情。对比起他中二年代时虽然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和别人说时别人都不特别当回事,正应了那句古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科学美国人》派来了记者介绍了这个会议,并且粗暴地解读了Chalmers的观点:“科学无法解决‘困难问题’,哲学可以”,Chalmers自然不高兴被这么粗暴地解读。所以他为《科学美国人》又写了一篇文章。

    1996年底见证了AI领域的一件盛事,就是电脑程序“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这件事可能比去年(还是前年?)Alpha Go大战李世石还要轰动,因为那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有位作家在《时代》写了一篇有关人工智能的意识的文章,而这篇文章引用到了Chalmers的观点,所以Chalmers一下子从一个博士毕业找不到终身教职的博士后,变成了一个名人。

    插点题外话,国外博士毕业找不到终身教职是正常现象,终身教职本来就远少于博士,我估计中国以后也是这样子的。如果找不到终身教职,要不就像Chalmers那样做个博士后,算是可以领一些不多不少的薪水,要不就转行,像他的好朋友Rosenberg那样。

    因为Chalmers先在媒体那里成名,而实际上从学院里来说,也不过是个刚博士毕业的青头,他在Tucson会议上的那篇文章,也不过是说了一些学院里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一开始,学院里对他有较为负面的评价。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承认他的书确实是严肃的著作。

    Chalmers写过不少学术著作,其中有《有意识的心灵》,这一本有中译本;此外还有《意识的特征》,《建构世界》这些书。Chalmers的写作风格是很浓烈的学院风格的,换句话说,比较枯燥难懂的写法。虽然心灵哲学有过很多思想实验,但没有一个思想实验是源自Chalmers,也足见他做哲学的风格是比较不生动的。

    有一个思想实验和他紧密相联系,就是“僵尸”这个思想实验,很多人误以为这个概念是他发明的,其实不是,只不过他在论述这个话题时最详尽彻底。

    2004年,他回到了澳洲,并且拿着澳洲国立大学给的钱办了一个意识研究中心。也在同一年,他认识了一个身兼软件工程师和心灵哲学研究员的年轻人Bourget。两个人合作做了Philpapers这个网站。刚办这个网站时,甚至有学术出版商质疑他们是否窃取了材料,后来证明了只是一场误会。后来那个学术出版商还成了Philpapers这个网站的支持者之一。

    直到现在,Chalmers经常在各种哲学主题的媒体上露脸,他说过被采访要比写书容易得多。他既在TED上做过演讲,也接受过Closer to Truth的采访,这是一个以探讨哲学问题为主的视频访谈节目,分为三大主题“上帝,宇宙,意识”。另一个采访过他的是partially examined life。partially examined life这个词取自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这是几个从学院里出来的年轻人做的podcast,虽说访谈相当轻松,还是维持了一定严肃的标准,比如说,每一期的podcast都会提供阅读材料。

    本篇人物传记主要的材料源自一个以采访哲学家为主题的网站What it is like to be a philosopher。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薄哲学(25)哲学家小传--查尔莫斯(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kz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