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之行

作者: 杨杏 | 来源:发表于2017-01-31 22:44 被阅读0次

     

    阳光正好

     厦门是个特别水灵的地方,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不论高矮和胖瘦,不论职业和出生,几乎每个人都自觉而又欢喜的保持着自己的体面,让遇到的人也觉得很舒适。

     三年前,收到那份弥足珍贵的礼物,就信誓当当得说,“剩下的章就留给我来盖吧”。这次终于有机会过去,提前一周安排了行程,却发现盖章本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各种失落,各种抓狂。最后,只好妥协,没有带它上路。随造化的感觉。

     2016的最后一天傍晚才到,我们办理了入住,并在厦大外面逛了逛,后来绕着演武路、思明南路骑行到中山路步行街。一路上,我们时不时会停下来看看路线,妹妹的导航技术还是很靠谱的,不然我真的很怀疑我会走丢。中山路上很热闹,不过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大伯带着自己的两只爱犬在马路中间表演,很可爱的小家伙,偶尔也会趴下打量着围成一圈的人群。还有一只戴着鹿角头箍的“大熊”在“巴黎春天百货”的大门给小朋友们送棒棒糖。圣诞节刚刚过去,中山路还保留着两棵高高的圣诞树,更渲染了过节的气氛。在红绿灯路口,相对的两排人群停驻在那里,在等交警大叔“发号施令”,绿灯刚亮,人群便有序且齐整的往前方行进,当时脑海里突然冒出来“生化危机”里东京街头,幸好没有丧尸……在那里的“邵子牙”品尝了贡丸和凤尾虾,感觉还是不错的,不过那里一位大叔的魅力更甚,络腮胡子比较有味道,有高一时物理老师的萌萌的那份淡定。回去途中,正好遇上一个跨年活动,可惜由于赶着回去还车,才没有停下来,现在想来还有点小小的遗憾呢。

    轮渡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直奔鼓浪屿了,在渡轮上,吹着风,望着远处海面上的碧波白云,心境也随之开阔起来。约莫因这海,才赋予了这岛之富饶,城之绚烂,人之容量,兽之恬淡。很快,我们从三丘田码头上了岛,第一站便径直到海洋世界观光。说来惭愧,各种鱼类竟也成了我们拍照的背景,从头到尾记得的名字也是寥寥无几。不过海狮的表演总算没错过,有个桥段,是海狮“怯场”,羞羞地跑去找女友要鼓励,也不知这是事先的安排,还是海狮自己临场“发挥”?反正是很甜蜜了,之后的表演也是萌点十足,可圈可点了。尤其是套圈失利时,不等驯兽师的指令就直接钻进水里快速地把落水的塑料圈捞起来,那动作,简直就是武林高手中的高高手了。不知,这样的海狮在平日里是如何训练的,飘洋过海,究竟还有没有对自己家乡的记忆了。如果它们只有三十来岁的寿命,那那只表演的海狮应该也有六七岁了吧,想来也是刚成年吧?不知退役后又将去向哪里。

     出了海洋馆也是邻近中午,我们便转到“沈家闽南肠粉店”排起了长队。小盒子的分量不算太多,不过10元一份加蛋、肉的肠粉还是很赞的,只是15元的牡蛎羹是真心吃不来,味道怪怪的。接下来就直往日光岩了。抄近道的时候辗转到了一家画像馆,并兴起两人各画了张素描留念,速写师几分钟的功夫,竟也很是有韵味(厚嘴唇和眼袋也都一一印在纸上,很是欣慰)。都说不到日光岩,不算到厦门。这不,我俩一前一后,在日光岩的石阶上走着。望着妹妹的背影,颇似一位行者,阔沿帽下一只马尾俏丽地搭在肩头,小背包里两幅卷好的画立着,露出小半截。攀岩的人不少,阳光普照,令人心情甚是愉悦。在这里俯瞰厦门,虽不如“东方明珠”之高耸云端,却也将一整个鹭江收在眼底。远远的看着海滨戏水的大人、小孩,欢快的奔跑,迎着一波又一波的海浪舞动着身姿。舒婷说,“只要想起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眼光便柔和如水,心,不知是喜是悲”,然今日望这三角梅依旧灿烂,越过墙头,却是喜胜于悲了。

     每到一处,都有它的文艺飘散在空气里,在风光里。不自觉中,枕流石已经排在了我们身后,四十四桥直通渡月亭:“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虽不知为何是“十二栏”,但只凭空想象一下夜晚在这里赏月的那份闲情,真乃志趣高雅之士。想来前辈在无数个日夜,在波涛的涤荡中无数次自吟“黄龙待痛饮,啸侣歌太平”。迎着海浪声,走在台阶上,一架架的旧式钢琴排在眼前,原来已入了钢琴博物馆。这里有许多大的小的木制琴版或塑料制琴版,也有许多钢琴达人的画像,不过除了朗朗还能辨识外,其他的大师都很是陌生,孤陋寡闻的人在这里伤的不轻……沿着长廊,一直下来,走着走着,皓月园已映入眼帘。不过由于时间紧迫,在取舍之间,我们决定折回海滨浴场,毕竟内陆长大的孩子还是很难抵抗大海的诱惑啊。在人群的欢笑声中,我们踏在柔软的沙滩上,望着远处的帆船,聆听着海水奔腾而至的欢歌,看着沙子欢呼着,跳上上提的裤脚,又继续往上爬……

    你用手捏出来的梦多美好

     这样柔和的抚摸,这样温和的阳光,整个人一点一点的融化着,仿佛是要得道成仙的修炼之人,轻盈而沉稳。后来,我们打算再去教堂转一转,奈何天公不作美,正遇其闭门谢客,只能在外面瞻仰一番。不过临近的典藏馆(原西班牙领事馆)里一楼展览着许多前人收藏的陶器瓷器,并有专人帮忙介绍,值得一观。其中有个将近半人高的清代“百花”瓷让人印象深刻,每枝花的花瓣、纹路都清晰可见,十分细腻,又相互交叠,未曾有一处细缝,绘画功底委实了得。只是奈何本人眼拙,只认得莲花、牡丹之类,其他一概唤不上名儿。

     走在鼓浪屿以及厦门的时候,觉着从快车站点附近的早餐车,到街头小巷子里的小小店铺,都有着自己的坚守。晚上我们从轮渡码头回来后,搭公交去了曾厝垵美食街。正是七八点钟,来客甚多,窄窄的巷道里热闹非常,初次到来的我们也有点眼花缭乱。听说这里的烤鱿鱼、沙茶面都是很不错的,我们既是慕名而来,便专挑了这些来试吃,整体感觉还是很赞的。一份海蛎煎,一份沙茶面,还有一份招牌肠粉,便是我们的晚餐了。虽然还不至于吃丢了,但是舌尖润滑之感也是颇有的。快到转角处,有一家印度飞饼的老板正娴熟地耍着“杂技”,围观的人甚多,不然我们是定要试试这个飞饼的威力的。中山街的小店尽管大多门面不大,但都很精致,就连招牌和LOGO的元素也是有讲究的。譬如“雅含”的门口,左上方一把大大的群芳斗艳图的油纸伞高高悬挂着,小小的遮盖着一幅裱好的油纸伞图,一把呈半开状,一把收着,大小比例约莫在5:3。左下方一块略大的方形招牌立在墙上,“暗里着迷,久久眷恋”,这八个字道的是主人对闽南文化的眷恋吧,却又是游客此刻的内心感受吧。招牌上还有一个特别的LOGO,像是特别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究竟不认得。正对着门口的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灯盏,光芒从刻好的字体里映射出来,灯盏下方是透明白的,因此比周围会更亮堂一些,望着倒也增添了几分趣味。但本店的印章更有特色,是源于主人自己的设计,将“雅”、“含”二字融会在其中,有不少数字组合,又暗含了油纸伞的意象,或撑开,或收拢。整体看去更仿佛是一个人冒着风雨从远处归来,站在自家院前,而院子里好似也有一个人驻足等待着,等待着远处的归期和此刻的相聚。这是否预示着一种家文化的普及,又是否也是一个闽南人民的寻根觅祖的心际?刚入店门,店主便起身向我们微笑示意,那是一个清瘦的中年人,双眼里又有着锐利而柔和的光芒,倒更像是一个有丰富阅历的青年人,谈吐间极有书画气息。最里面的天花板上放置着五六把淡雅风格的油纸伞,有的上面题着几行字,像是九言绝句,并上落款。因为隔得远,看得不够真切,只觉韵味悠长。靠墙的两排架子上整齐而恰当地摆放着许多的小制作,有各式花样的剪纸、小小的六联屏风,许多的伴手礼,巧致的很。匠人的话大多平实,但说起这些手头的活计,又自带光芒,神采飞扬,那眼神可以洞察这些活物,和人世。他们以一颗炽热的心来呵护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静物,每天和它们用特殊的方式交流,记录和它们相处的每一天。

     厦门大学是夜里才去的,匆匆而过,在此就不作赘述了。此行匆忙,许多想去的地方都没有来得及去走走,看看。

    厦门也曾历经鸦片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沦陷过,鼓浪屿也曾是日本专管以及公共租界,然而这些曾经让国人痛恨的历史,也恰恰推动了发展,虽是入侵也是保护,厦门人在这样的压制中也在悄然成长。历史无论会带来什么,但是已经成为了历史,都有它的价值。文化在冲撞中成长,就像人要在失去中领悟。再会,厦门。

    夕阳越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厦门之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mk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