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之性,生死之机

人之性,生死之机

作者: 光尘 | 来源:发表于2020-10-13 07:34 被阅读0次

性格这个东西,平时我们稀里糊涂的看待也无伤大雅,因为我们是平常人、做的是平常的事,但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却是关乎到或生或死的,而且是天性如此,伴随着人的一生,无法根本改变,只能稍微注意进行调和。

有一部影片是关于边防缉毒警察抓捕毒贩的,当毒贩携带毒品从对面走过来的时候,警察持枪迎面走过去进行抓捕,毒贩一般都是亡命徒,自知被抓到的后果,所以大多会选择持枪拒捕,会非常突然的对警察开枪,而警察开枪是有一套程序的,先口头警告,而后鸣枪示警,如果发现毒贩有持枪拒捕的动作可以立即开枪,所以往往毒贩做出的开枪动作要比警察快,在这种两枪对峙,千钧一发的时候,一个缉毒警察,本身经验丰常丰富,但是性格仁厚,知道自己枪里的一颗子弹打出去是什么后果、一条人命可能就没了,所以就迟疑了一下,如果不是身边的同事及时开枪,很可能自己就先倒下了,真是一秒钟决定生死存亡,能改变吗,不能改变,只能下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提醒自己要冷静,但是这种提醒,头脑中的一个念头动一下,起心动念之间又浪费多少个一秒钟呢?

历史上的诸葛亮算是对自己的性格了解得比较清楚的人,而且能利用自己性格的缺陷成功的迷惑了对方,使自己摆脱了最危险的一次处境。自从马谡大意失掉街亭之后,司马懿大兵压境,即将兵临城下,诸葛亮此时身边已无兵力可以御敌,于是做出了自己一生最大胆的一次举动,城门大开,于城楼上羽扇纶巾,抚琴谈笑,唱了一出空城计,司马懿知诸葛亮平生素来谨慎,如此情景,城中必有埋伏,遂不敢进城,诸葛亮成功逃掉一劫,但是其中惊心动魄令后人闻之也不免为当时的诸葛亮心中捏了一把冷汗,若司马懿当时不相信直接进城了诸葛亮会怎么样呢?恐怕也就不会再有后来司马懿自己被诸葛亮骗进五丈原差点葬身火场了。

想想这两件事,能不对自己的性格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吗?

相关文章

  • 人之性,生死之机

    性格这个东西,平时我们稀里糊涂的看待也无伤大雅,因为我们是平常人、做的是平常的事,但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却是关乎到...

  • 人之生死

    人从出生开始,就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死亡,在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生与死变得坦然和接受,在成长的过程中,年龄...

  • 生不如死 死胜于生 生死生死 死生死生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生之痛 死之痛 生死之痛 ...

  • 人之性

    人之性,善与恶,人之性,皆淡漠。 人之性,多良善,人之性,多丑陋。 上有天,下有地,山外山,楼外楼。 家何处,不知...

  • 顺晟《中庸》读后感——反省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

  • 激情——读书笔记

    《中庸》讲:“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

  • 《中庸第二十二章》

    【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 《中庸》译文集 二十八 天下至诚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 《中庸 二十二章》:“与天地并立”的主体精神

    01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可以...

  • 尽人之性 尽物之性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之性,生死之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mm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