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31937/87cf6b342d4db84e.png)
前言:笔者不才,虽然生于湖北省武当山下,也曾上山多次,但于修道之事,却是一直无闻。曾记得,8岁前黑瘦,身体不太好。因为想要强身健体,于小学三年级(9岁)夏天,学习长拳。小孩子的我,心性单纯没有杂念,除了练习套路,单腿站立的金鸡独立桩,那时候可以一站一个上午。
2011年,已经在大学读大二的我,因为第一个学校社团的复杂人事关系,心灰意冷,决意退出。开始接触太极拳,乃是赵堡。从原本的练习动作麻木,没有感觉,到后面的渐渐有感觉,才悟到练拳不是求外,是求内——动作虽然“重复”,里面却能引起气血的变化。因为练习太极拳,被师父根据道法修正了一些身体和性格的缺陷。慢慢地人越来越好,呈现“逆生长”趋势,才感悟到武术和道法的博大精深。也因为太极拳,慢慢让我走进了中国文化——《道德经》、《南华经》、《论语》、《大学》、《中庸》、《金刚经》、《心经》、《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等等。
因为深深感到这份武缘的可贵、道法的难得、中国文化的有益,特就武术与道的感悟,记录下来,自勉也勉励同门。
太始篇 高手与古人
三丰祖师最后落脚的地方,乃是武当山。我的家乡,也是武当山边。所以,对于这个几百年前的古人,总是有份不一样的情感。最近,因师兄介绍,读了《心胜》一套三本,里面有些很有意思的话:现在西方的军事院校,都有开设《孙子兵法》的课程学习。虽然英文翻译中文未必足够准确,但是那些西方的军事将领,总是觉得“孙子”的“幽灵”,一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漂荡。古人,是否真的逝去?亦或是一直从未离开?
董师曾告诫我们这些年轻的学员,太极拳,是以武证道。所以,太极的第一个核心,是武术;第二个重点,便是道。师曾提到,武学中,三丰祖师是武学大成,孙禄堂中成,何南杰是小成。好一个小成!!!看看如今的何南杰,在美国公开授徒,与美国武术界的各路英雄切磋交流,毫不逊色。可知,中华武学之事,确是深不可测。
回国一趟,读了一遍《孙禄堂传记》,深深受到启发。孙禄堂在民国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国家大难之下,能够有如此成就,确实难得。反观之,我们在当今这个年代,虽然有工作的压力,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诱惑,但是没有吃不跑肚子,没有担心明天会打仗,会国破山亡,会性命堪忧。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和借口,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不应该或者不能做出一番成就呢?
孙禄堂,1860年生,从小学习四书,练习书法,因被人欺侮走向练武。最初练习的还只是少林外家拳术。因为刻苦用功,加上书法出众,被李魁元看中,开始学习形意拳。李是孙的第一个贵人。又因孙的天赋和刻苦练习,李决意成就孙禄堂,将孙禄堂介绍给自己的师父郭云深。这个时候,1875年孙才15岁。古代的时候,名士的心胸多么宽广,没有过多的私心,一个民族,能够出一个人才,是很不容易的。老师,应该去竭力去帮助好苗子成就,而不是私心留下甚至打压。
郭云深,形意拳民国大家,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名声。在郭这里,孙禄堂第一次走进真正的武学大门。学习有八年之久,孙与门内外同修广泛交流切磋,未尝负之。郭云深赞孙禄堂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师。”郭云深,是孙禄堂的第二个贵人。
在学到形意拳的真东西后,孙禄堂为深究拳与《易》之关系,经郭云深举荐,孙赴京城从程庭华研习八卦拳。这个时候,孙禄堂只有22岁(1882年)。因孙禄堂之形意拳已臻化境,故仅习数月,先生即得八卦拳之精微。由是,先生感悟出形意拳与八卦拳其理实相通。1884年秋(孙24岁时),便已通悟八卦拳。八卦掌,孙只花了2-3年便掌握。真的是一门深入,随后才可触类旁通!没有深入的第一门,其他的门想要通也很难!
1885年,因程廷华建议孙效仿当年董公海川访游天下。孙开始云游。途径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十一省,其间游行郡邑乡野并曾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曾遇张姓云游隐道授孙禄堂修心养气大法;于蜀中从一高僧研修《易经》;于武当与一陈姓隐道一同结庐,闻其讲论丹经;又追当年的当世第一高手峨眉派知真大师,学习有得。因为有学武求道之心,孙禄堂从这么多高人中,吸取了众多的养分,终成一代大家。
1888年,孙28岁,返回保定家乡,创立蒲阳拳社,求者云集。孙的蒲阳拳社,在家乡县里,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有真东西,怕没有人来学吗?这个时候的孙禄堂,已经有形意拳和八卦掌的真东西了。1912年孙禄堂52岁,已经是中晚年了,但可能是上天要真的成全孙禄堂,孙终于碰到了太极拳传人郝为真。后郝氏病困于京,经孙救助,得以恢复,郝为真才将太极心法相告。自此,三大内家拳——形意、八卦、太极,在孙禄堂这里,重新合一!
孙禄堂这一生,成名后没有碰到败绩,这不是我关心的重点。可是,是多么大的福与缘,让孙有机会成为民国最负盛名的武术大家。内家,外家,孙都曾学过而一统;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孙都拿到真功。四书、《易经》、书法,好一个文武双全的孙禄堂。每每贵人来前,都是未见孙其人,先见其字,因其字笔力深厚,多得贵人赏识——李魁元、徐世昌等等。在那样一个年代,徐世昌知道孙禄堂,袁世凯知道孙禄堂,杜月笙知道孙禄堂。孙有功名地位吗?没有,但是一行(武学)做到顶尖,在顶尖人的圈子,谁能不认识孙禄堂!
孙禄堂,是我众多的武学人物中,除了三丰祖师最喜爱、最欣赏的一个。那孙与三丰祖师,有着怎样不解的缘分呢?董师云,三丰祖师也是文武双全,传下四门——丹功(武当本派)、拳术(清虚门)、书法(字拳门)、剑术(剑仙派)。可惜的是,后面的人,总是福报与缘分不够,永远是越传越薄!孙禄堂,正因为他的求道之心和他的福缘,让他超越了他的一部分老师。孙的书法,是私塾老师教的,可是最终却又因为内家拳的感悟,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内涵。孙禄堂练书法,是武人做业余的事吗?不是,道法里本来就有,只是后人不会了,传丢了!我们可以说道法包罗万象,无所不包,最初的时候,不见得没有,但是传丢了,老师也不见得有。而正因为孙禄堂的孝顺(孝为德之本,有德老师才愿意教和成全;无孝,想学也学不走,传者与受者的关系,就是孝!)、谦虚愿意学习(并且没有门户之见),才最终让他完成了自我的超越,完成了对一小部分老师的超越,最终成为了显世里最接近三丰祖师的人(隐士因不知,不敢乱说)!三丰之四门,只有孙禄堂拳术、丹功、书法、剑法都有!有一段时间,很多人盛传武当无拳(并谣言三丰祖师不会练拳,只会练丹),岂不悲哀?练丹的不会练拳,练拳的不会炼丹,岂不悲哀?练剑的不会练书法,练书法的不会练剑,岂不悲哀?敬师之心,必须有,没有学不到真东西,但是没有一份敢于提问题、敢于超越老师的心,法门永远只能越传越薄!对老师的敬诚(不敢)与敢于超越的心,却也是一阴一阳,不可执其一端而偏颇(不敢与敢都需要,可以共存)!我们,是需要一个“愚忠愚孝”的新一代(不敢提问题,盲目接受却一代更比一代弱小),还是想要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新一代(既要有敬诚,对师父有孝,又有敢于提问题敢于超越的心态)?!
除去三丰祖师、孙禄堂、何南杰,笔者还比较喜欢牛发虎、郑悟清、王柏青。古人不曾逝去,认真地向自己喜欢的古人学习,古人便会来助你!思之思之,鬼神告之!至诚合天!!!神拳牛发虎,非常相应我们外地学员的状态,当年的牛发虎,是不是也是在第七代传人陈清平家门口,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陈夫子教学?最终心诚加上勤奋,在梦中遇高人点化(或说陈后教之,待考证),终成第八代宗师之一,镇关为将!
后记:
本篇乃第一篇,乃是拳史。从拳史中找到学习的目标,以古人为志,与高手神交。祖师传,可以多读。祖师的传记故事,可以给后来人以效(孝)学榜样。
道家传承,15年见师爷时,师爷曾提到,有歌为证:
“太極之先。天地根源。
老君設教。宓子真傳。
玉皇上帝。正坐當筵。
帝君真武。列在兩邊。
三界內外。億萬神仙。
傳與拳術。教成神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