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你们跟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赚多少钱,都不重要。我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过得踏实,过得快活,健健康康的。这些都得等你们老了,才能体会得到。”
跟朋友去看《后来的我们》,觉得并没有如同事所说全程泪点。也或者是因为年纪的关系,对他们所谓的分分合合都看得比较淡定。正有点失望,电影最后林父给方小晓的那封信却让我不由流了泪。
天下最难做的,其实是父母。太近怕束缚了儿女,太远怕弄丢了儿女。
一
跟朋友一起吃饭,在饭桌上听到这样一件事。
其中一位朋友的同事,妻子不幸急病离世。他唯一的儿子在国外,于是他给儿子打电话,想让儿子回来见母亲最后一面。等了两天,儿子没有回来,孩子的舅舅说:“不等了,葬了吧,我姐权当没养这个儿子!”
朋友说这话时,满脸气愤的样子:“你说说现在的孩子,为了自己所谓的理想就把父母单独扔在家里不管了。”乍听之下,我也跟着气愤了一把,母亲去世怎么可以不回家?太不孝了!
可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去想,我却为那个孩子感到一份委屈,也为自己的气愤感到羞愧。
我们只是道听途说了一个片段,有谁真的去了解过事实背后的真相?我们怎么知道,那个孩子是不是因为被什么事绊住而心急如焚?我们又怎么知道,那个孩子是不是涕泪横流哭泣着母亲的离去?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在那个孩子心里,有着怎样一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悲哀。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又有什么立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孩子?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又有什么资格去断定,他是为了理想而不顾爹娘?我们不在当时的处境,凭什么就主观臆断地去下一个定论?
理想与爹娘,分处在天平的两端。外人看到的,只是一时的失重,却不知道当事人的手中,是不是握着可以让天平平衡的砝码。
“我们可都要记住了,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留在身边,要不然就真是白养他们了。”说到最后,那个朋友又对我们好心地建议。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知道,那只是因为他的孩子还没有到那个时候,如果有一天,孩子的理想不在故乡,他也许就不会这样坚持,只能如电影中林父那样,说一句:“好好吃饭,累了就回来。”
林见清当初没毕业时,他的父亲也曾跟他说过:“毕业了就给我滚回来。”
可是后来,儿子在北京做了北漂,老父亲于是每年蒸好儿子最爱吃的粘豆糕,等儿子回家过年。
尽管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游戏是正经行当吗?”
二
自然,也是有那样以爱的名义,打着为儿女好的幌子,不顾儿女的意愿一定要儿女留在身边的父母的。
那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把自己对孩子所谓的养育之恩,当成了要挟孩子回报的筹码。却没来得及想一想,父母有什么权利去左右孩子的人生?
我想起了早些年听到的一件事。
有一个女孩,大学毕业后被保送本校的研究生。因为表现优秀,研究生毕业后又得以留校工作。这样一件多少人都求之不得的好事,却遭到了女孩母亲的强烈反对,只因为女孩的学校离家有一千多公里,只因为母亲不放心唯一的女儿一个人漂泊在外。
母亲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威逼,利诱,逞强,示弱,女孩的眼泪和解释打动不了母亲,母亲只是固执地相信离了自己的女儿会受苦。女孩最终屈服在母亲的强烈攻势之下,放弃理想回到了父母身边。
回来后的女孩,用自己心里残存的希望加入了公务员考试的大军。只是事与愿违,她考了一年又一年,却一年又一年名落孙山。最后,终于还是母亲忍无可忍,通过关系让她去了当地的一所大学做临时的工作。
我不知道女孩心里怎么想,只知道女孩不理会母亲对她终身大事的焦虑,她还是一年一年备考;我不知道母亲心里怎么想,只知道母亲处处托人帮女儿解决终身大事,却得不到女儿的配合。当事情走到这一步,做母亲的是不是也会后悔当初没有顾及女儿的想法?
这位母亲,用她自以为是的爱,硬生生把女儿拖入了自己的生活,然后坠着女儿深陷其中。她不但葬送了女儿的理想,也失去了她可能会拥有的另一种幸福。
如果你没有试图去理解儿女真正的想法,你又怎么会知道儿女规划的理想中没有父母的位置?
当孩子慢慢长大,当孩子拥有了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当他拥有了在社会独立行走的能力,不管父母愿不愿意,他都不再属于父母。他只属于他自己,他有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权利,也有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式的自由。
三
我的侄女和外甥都在北京工作,似乎他们每次回家都会出现同样的对话。
“不考虑回山东?”
“不考虑。”
“北京有什么好?房子都买不起,回来我们可以给你买套房子。”
“买不起就不买。”
对于这个问题,侄女的观点是:“你们让我回来,让我考个公务员,我的一辈子就这么看到底了,我的生命中的无数可能就这么没有了,我成为富翁的可能也许就这么葬送了!”
外甥的想法更简单:“北京的机会多,我可以有很多机会做我喜欢的事。”
有时候哥哥姐姐会问:“那你们考虑过我们老了怎么办吗?”
“等你们老了,如果我们有条件,会把你们接去。如果我们条件达不到,我们也会帮你们找个好点的养老机构让你们安度晚年,再说你们都有工资,社会养老机制也越来越健全,你们可以放一百个心。”
你看,孩子们心里都有打算,没有哪个孩子会自私到为了自己的理想对爹娘不管不顾。
是啊,故土难离,你可能离不了故乡,不愿到儿女所在的城市。
就像林见清,当他用他的第一笔收入在北京买了房子,要接父亲去过好日子时。父亲却不领情:“那是你的好日子,我的好日子在这个菜馆。”
不是父亲不领情,是父亲离不得故土,是父亲不愿成为儿子的累赘。似乎,这也是许许多多父母的选择。
可是即便如此,知道儿女的规划里有你,你的日子才过着更有底气。
四
上个周六,同学给我打电话,跟我说:“明天周日,跟我去趟黄岛吧,陪我去看看房子。”
黄岛是离我们家二百多公里的一个海滨城市,朋友的女儿明年六月份毕业,已经签约黄岛教委。开始她想让女儿回到我们当地的学校,可是女儿不肯。朋友便什么话都没有说,并且准备给女儿在当地买一套小房子。
我跟朋友打趣:“咱家闺女那么出色,找个带房子的女婿不就行了,还用买什么房子。”
朋友跟我说:“即使她以后的男朋友有房子,以后他们结了婚,我来看他们,或者帮他们看孩子也不能常住他们家。我有这套房子,我就有地方落脚,孩子也算在黄岛有个娘家,要是小两口哪天闹了别扭,我闺女受了委屈也有个可以哭的地方。”
孩子的理想中有父母的位置,父母首先考虑的,也是孩子的理想,并且尽可能地为孩子解决后顾之忧。父母与孩子的相互成全,才是父母与为理想打拼的孩子最恰当的相处方式。
五
我想起我曾经看到过的一段话:
“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
今天,终于听到一个很令人感动的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
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
学会欣赏,欣赏你的孩子,他的理想有你的参与才更加完美。有了你的爱的支撑,他的理想才会在他乡绽放。
走在他乡的理想,留在故乡的爹娘,在孩子的心里,其实处在同样的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