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就要到了,我想和大家对个对联,我出上联,大家说下联,好不好?(互动)我这上联是“飞雪连天射白鹿”:

你们的下联是——(互动)真厉害!下联的确就是“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可不是一幅普通的对联,它是用金庸老先生的十四部武侠小说的首字组合起来的,非常有趣。

说到金庸,他的武侠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百年一遇的小说家”。他的小说里不仅有精彩的武侠故事,还有很多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从金庸身上能学到什么?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享我最新的研究成果。
金庸最初写武侠小说是很偶然的。1954年,金庸当时在香港《大公报》做编辑,和芦伟哥是同行。他的同事兼好友梁羽生开始在《新晚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引发轰动,香港各大报纸纷纷效仿,金庸便是在这时经人怂恿开始在《香港商报》上连载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那么为什么金庸能够后来居上呢?在三联版《金庸作品集》的序言里他这样说道:“我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有一个愿望:不要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是细节。限于才能,这愿望不见得能达到,然而总是朝着这方向努力。”金庸真的做到了,他甚至连每部小说的章回名的字数都不重复,比如《笑傲江湖》是两个字,第一章“灭门”;《神雕侠侣》是四个字,第一章“风月无情”;《倚天屠龙记》,七个字,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忘”;《碧血剑》,十个字,第一章“危邦行蜀道,乱世坏长城”。

正因为“不要重复”,他在1972年便毅然决定封笔;也正因为“不要重复”,他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对他的十五部小说进行了多次修订,删改掉大量重复的人物、情节、感情和细节,使他的作品日臻完美!所以我分享的第一点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虽然金庸在武侠小说创作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人生目标从来都不是做一个成功的小说家。他出生于浙江海宁,家族显赫,祖上世代做官,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抗战后期,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没能走上外交道路,成为了报社编辑,从此将新闻做为了毕生的事业。他崇尚思想独立、言论自由,而现实总不能如他所愿。所以1959年,当他35岁的时候,也就是我现在这个年纪,他选择了创业。要知道,此时的他,已经创作出了《射雕英雄传》这样的巨著,圈粉无数、收入颇丰,完全没必要冒如此大的风险。但为了开辟一片独立自由的天地,他毅然决然地创办了《明报》。这一干就是35年!在创业初期,为了让报纸能够生存下去,他一手写小说,一手写社论,还要管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此中艰辛,一言难尽。功夫不负有心人,《明报》终于在六十年代因为倾力报道“逃亡潮”而在香港崭露头角,后来又因为对中国大陆“文革”、“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报道,成为了香港报业的佼佼者。所以我分享的第二点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说了这么多,大家会不会觉得金庸老先生真是神一样的存在?其实金庸不是神,他也不是每件事儿都做得很成功:解放初期,他北上想进外交部,结果碰壁;后来他追求香港大明星夏梦,又碰壁;到了晚年,他出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饱受诟病。虽然这些事儿都不成功,但是他大胆尝试过了,他的人生也因此而丰富。所以我分享的第三点是:大胆尝试,虽败犹荣。

亲爱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三点:1-取法乎上,得乎其中;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3-大胆尝试,虽败犹荣。其实这三点都是关于“目标”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定的目标足够挑战吗?这些目标是发自我们内心的吗?有没有把一直不敢尝试的事情设为今年的目标?让我们共同思考,并找到答案吧!
一、项目目标:
CC3:切入重点
总体目标:激励听众
具体目标:激发听众在目标管理上,学习金庸的三条人生经验:
1-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大胆尝试,虽败犹荣。
二、checklist:
开场白、正文、结束语是否强化了具体目标:是
是否能自信演讲:主题比较熟悉,有激情,比较容易达成;
是否不依赖笔记:通过熟练掌握支撑材料来达成;
三、准备工作:
道具:无
四、注意事项:
1-可结合具体会议主题做适当调整;
2-可增加每日一词的使用;
五、参考资料:
1-《金庸传》冷夏著
2-《金庸作品集》
http://www.jinyongwang.com
3-《金庸全集》的变革之路-[旧版]-[新版]-[新修版]
http://www.jinyongwang.com/news/3153.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