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夫人有一句话“接触的人越多,越喜欢狗”,而印光法师说“把别人皆视为菩萨,而唯自己是愚夫”。为什么两人对人的看法如此不同呢?因二人经历的不同故产生了不同的心里状态,而有什么样的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梵高之作我从小喜欢画画,但时常思索一个问题:“画于人类究竟有什么用处呢?值得在博物馆象宝贝样的珍藏,不就是一张纸、一块布,勾上一些线条、涂上一些颜色吗,不当吃不当喝的。”
之后渐渐的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人该有美的心看世界”。于是在自己当老师时常对生说学画画的人是不会太差的,因为他是研究美的,美令人真令人善,。内心有美之人善于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美,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能令其心生欢喜,顿觉生活的美好。而博物馆中的美术作品是作者把其对美的理解及对生活的爱呈现给你,令人内心更丰富,更娱悦,更热爱生活。人在物质保障的基础上是需要精神的满足与提升的,正是尼采所说的“求胜意志”,如此生命才将起舞。也许这就是蔡元培主张美育代替宗教的道理吧!
世人皆把梵高当成个可怜的艺术家,只用一把功利的尺子衡量人的成败,说他生前穷困潦倒,死后才被人认可。其实有几个人能体会到他顶着阿尔的太阳,望着麦田忘我的表达对大自然热爱的那份陶醉的痴情,那是何等的享受。巴尔扎克在小说《搅水女人》中说:“一个大艺术家等于一个国王,比国王还强;先是他更快乐,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其次他能支配一个幻想世界。”
用美的心看世界,世界就将被你所拥有。
网友评论
不想,和你的文字很契合!
或许,我们都是以同样的心去看待世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