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自锐哥的灵魂四问

来自锐哥的灵魂四问

作者: 刘霞辉 | 来源:发表于2022-02-11 15:57 被阅读0次

    2022年2月11日,阴。心情状态:坐下来学习的这份静心是我一直期待的,享受Ing.

        收到锐哥的“灵魂”四问(1.共读活动带给您什么样的收获?2.您觉得哪个环节最具挑战性,为什么?3.线上共读有什么优点?4.加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成为领读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假期大脑处于休眠状态,虽然每天也会进行些许考编学习,但是大脑基本是不思考的,听视频,如何做题就可以了。突然想到这大概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吧?

    本来要是电话或者面对面谈这几个问题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突然一长串问题发过来,大脑没法同时第一时间给出四个问题的答案,我心里就倍感压力。所以无论如何,我需要静下心来先去思考,而不是打开电脑听考编视频课跟着学就可以了。尽管二者都要思考,但是思考又是不一样的(考编学习我只要在模块里思考,而这种开放性问题我需要打开我的思维,回想我发起共读的缘由初心、一路经历的,我需要问我自己,答案就藏在内心最深处,我需要把沉睡的它们敲醒)。或许前面共读分享的时候习惯于边思考边语音分享,总觉得敲字会局限思考。暂且想到啥就写啥吧,也算是完成一个任务。

        拖欠的任务有点多,挤压在心里还是挺焦躁的。欠的张老师的书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给,欠的师道的约稿也一直下不了决心静下心来细细写。欠的任务还一点是一点吧,就比如新网师申请书,花了几个小写完,内心着实轻松了很多;比如点评语音整理,整理了几次,总算完成······把任务分散到每一天,我把考编学习时间、内心的安静度调试好,拖欠的、每天必须要学习的(考编)以及后面可能有其他新的学习任务(新网师学习、读书会事项、自己想读的)慢慢都兼顾好。实在不行,就必须学会暂时的取舍

    1.共读活动带给您什么样的收获?

        对我来时候,共读活动给我带来的不仅是收获,更是成长。当然成长也属于收获之一。我想分两种状态来谈:参与他人的共读活动和自己组建共读活动。

        九月份收到了张文质老师送的新书《教师的使命》,刚好锐哥组建了《教师的使命》的共读会。记得当时是各种抢名额参与学习,每一辑我要把主持、分享、点评尝试一遍。抱着一种绝对学习者的心态,因为我渴望成长,更期盼自己能通过和志同道合的美仁们共同学习,让自己焦躁不安的内心安静下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确实是这样的,上个学期的状态并不好,研究生毕业、不要做班主任,让突然空闲下来的我无所适从。但是每到《教师的使命》的共读会,我清晰地看到那个活力的我、激情的我又强势回归。同时,张文质老师的文字也一遍遍地治愈我,让我不断思考:教师的使命到底是什么?里面的每一个篇章、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仿佛都在说我。当时也特别感叹,锐哥好厉害,怎么样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美仁们读同一本书的呢?那个时候我觉得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但是没有想到,我自己也做到了。

        因为受锐哥发起《教师的使命》读书会的启发,我在读一年级女儿的班上发起了家长们共读张文质老师的《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一直有个愿望,跟随张老师这么多年,越来越体会到家庭教育重要性,之前忙于自己的学业和教学工作以及班主任管理工作,加上农村家长们很少有学习意识,对于想发动班上家长们进行学习的计划,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做了一些工作,却收效甚微。所以当有了这样的平台,我就特别渴望和家长朋友们一起学习如何做更好的母亲?如何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如何拥有科学的儿童观,让孩子能有幸福的童年······让我意外的是女儿班上的家长们都是非常具有学习力的父母,于是我们葵花班的家长读书会想(线上)应运而生。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每周二热爱学习的家长朋友们聚在手机端,或诉说、或求助、或交流、或指导……

          又有了组建读书会的经验,在十一月份初看到张文质老师的又一本新书《日常教学的情调》出版了。心里突然就有一股莫名的强烈的冲动,我感受到了共读的力量,我想像锐哥一样带动大家一起读《日常教学的情调》。于是询问李晓霞老师是否有人组建了这本书的共读,当收到“没有”的答复时,我连夜赶出了共读分享会的策划书,第二天开始建群拉人。

          我其实很想很想带动我们学校的老师、我们区里的老师一起读书一起写作,“情调”核心共读分享会的每一期我都会把讯息第一时间转发给我们单位的教师群,我所在的我们区里的教研群,但是自始至终都没有人参与进来。不过很欣慰,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优秀老师都积极参与进来了,我们的第一期第二期······一直如约顺利举行,包括到后面我又加了情调分享会的寒假专场。因为教学日复一日的繁琐,大多老师很疲惫,但是有情怀的老师他们渴望给心灵洗礼,洗尽铅华繁琐、洗掉烦恼疲惫,渴望给予心灵以力量,尽管是假期,但是寒假专场的热情更是一度高涨。

          一直谨记张文质老师常说的:助人助己。正因为自己是共读发起人,面临的不仅仅是说自我的学习与提高,我更愿意带动更多的想学习的老师去寻找力量、去寻找初心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寻得开心与快乐、获得力量与动力。作为发起人,肩上会有一层责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心去经营。成为“情调主”是一种成长,作为“情调主”也进一步促进了我的自我成长。

    2.您觉得哪个环节最具挑战性,为什么?

        反观自己组建读书会、发起共读的过往,整体都还比较顺利。但是也有头痛的时候,到目前为止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最开始阶段人员读书的积极性。

          刚建群开始共读那会,很多老师抱着观望的态度,加上很多人还没有购买书籍,或者购买的书籍还没有到手,所以前两期招募的时候就有点冷场。所以我采取积极份子带动欠积极者,老朋友带动新朋友;没有书就先整理电子档供大家先学习;然后自己积极踊跃报名,在群里做好宣传推动作用。

    3.线上共读有什么优点?

          线上共读相对线下的话,虽有诸多不便点,但是仍具有它的优势。

        第1,不受场地限制。我们可以利用微信、CCtalk、腾讯会议、钉钉等多种线上交流的方式。这样就不会受限于场地。

        第2,不受时间的限制。读书会的成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大家的时间并不能统一。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参与,也可以通过爬楼或者观看回放。而且我们每一期都会把每一位老师的语音进行音频合成,然后再分享到群里供大家学习。

        第3,更具有传播性。一个二维码、一个分享链接,可以让更多的想学习的老师参与。他们学有所感,又可以再一次进行分享与传播。

        第4,形成学习共同体。能坚持共读的老师都是具备差不多心性、有教育理想与情怀的老师,他们渴望成长与突破,可能身边又没有这样的一种外在的学习推动力,那么线上的读书会就会让想学习的老师们寻找到组织,产生归属,在这个集体感受到温暖。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交流、一起进步。正所谓共读、共学、共进步。一起改变能改变的。

    4.为什么选择成为领读人?

          这和这几年读研以及跟随张文质老师学习有关。

        第1,研究生的三年学习,我的硕导大侠老师每周都会组织我们进行研讨会:有时候是共读一本书,有时候是论文研讨,有时候是拉家长里短······

            在这个小的学习共同体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倍感安全,在这里可以就学术问题、理论层面的知识进行激烈的探讨;也可以就自己学业上的烦恼、工作上的烦闷进行倾诉;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发言者,而每一个人又是倾听者。

          在这里,有欢声有笑语言、有哭泣有眼泪;有亦师亦友的师生情,有亲如姐妹的师门情;这样的氛围常常让我感动、让我激动。

          这里是我读研三年的修炼武功秘籍之地,更是工作三年来的力量源泉。我们的师门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硕导大侠老师像一束光,总能让在我生活不如意时、工作不顺利时找到方向、找到港湾。休息片刻,又可以继续航行;在我有进步之时,哪怕是小的不值一提的“成绩”,都能收到赞许与肯定。

          我也想成为老师那样的人,我曾被她照亮,我也想成为光照亮更多的人。

          所以哪怕我现在毕业了,我仍然怀念。怀念那时的美好、怀念那时的感动、怀念那时的憧憬······甚至怀念老师就论文对我的批评。于是在我心中有了一颗种子。

        第2,从18年暑假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开始,一直跟随张文质老师学习。他为大家创建的平台,让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的教师朋友们。“教育行走”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一个庞大的学习共同体。

        大家执着追随着张文质老师,沉迷于张文质老师的著作、音频学习;大家不畏炎热,牺牲休息时间熬夜也要抢的行走报名资格······

          这种种,不仅仅是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的个人魅力,更有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他们像一束光,从草根开始,为中国的教育做着自己能改变的事情,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成为中国脊梁式的教师。他曾是我远方的导师,我通过书籍去了解他的思想,所以张文质老师的每一本著作我都认真啃读。现在我是张文质老师的学生,张文质老师成了我身边的师傅。他对教育的洞察力与敏感度、他对一线教师的理解与洞见,更让我敬佩。他是一位比中小学教师更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专家,出身草根、立足草根、扎根草根,他的著作、他的文字总能撼动我们的心灵,他像一位与你面对面坐着的长者,语重心长、娓娓道来。

        跟随张老师学习的这几年,我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他总能在我迷茫之时给予宽慰,在我焦躁之时给予宁静,在我成长之时给予高度赞赏,同时也给我很多突破自我的机会。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真正教育学者的风范。我一路成长,我也想带动更多人成长。倘若每个教育者都能这样,我想这样中国教育的未来定会一片光明。于是在我内心的种子悄悄在发芽。

          在锐哥组建的《教师的使命》读书会获取了力量,更是直接激励了我。一线教师在信息时代需要网络学习共同体,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可以自由发言、自由交流的学习共同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在得知张老师的新书《日常教学的情调》出版了,我心中悄悄发芽的种子像竹笋一样,经历了几年的沉淀与成长,终于破土而出,快速地向上生长。

          希望我们情调粉们能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一群群,在阅读中找到前行的力量,改变能改变的,化烦闷为情调、化繁琐为情调,做一个有情调的老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锐哥的灵魂四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za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