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庭教育》一至三章读后感

《家庭教育》一至三章读后感

作者: 胖多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06:48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是我们养育孩子的基础。第一章主要讲了心理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思考的部分(做了笔记)。

再多一些思考延伸: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来看,生理上,孩子的运动发展自有其规律,从抬头,翻身,手膝爬,独坐到站立行走,有普遍规律,也有个体差异,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不会在孩子六个月不会爬十个月不会走的时候焦虑,精细动作发展从抓握到捏有很长的过程并且需要合适的练习,手巧才能心灵,针对精细动作的合适练习,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教两岁的孩子使用剪刀,使用夹子,使用其他工具进行游戏操作,等等。心理层面,除了书里讲的内容,还可以参考《你的N岁孩子》系列,皮亚杰认知发展规律理论,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等等,结合心理学领域研究成果,学习儿童心理发展普遍规律,来了解更多共性的东西,同时认识到差异性,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规律,尊重个体,从容养育。社会层面,家庭,是每个人接触的第一个系统,家庭成员的行为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近几年,原生家庭,已经成了很普及的一个词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庭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性,“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们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意识到了自己的父母养育方式方法上的不妥之处,所以我们学习,我们改变,我们不想重蹈覆辙,让我们的孩子再经历与我们相同的遗憾,痛苦,这也是我们学习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建立好家庭这个小系统,孩子成长的起点,也回是成长路上的坚强后盾。

第二章

【重述知识】

小孩子生来就有的三种能力:感觉,联念,动作

【激活经验】

如何应用刺激,联念,动作原则举例:

刺激——

1/严格要求家里人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粗话

2/注意整理收纳,垃圾要扔到垃圾桶,玩好的玩具要归位,一起收拾,示范什么东西该归位到哪里,不到一岁孩子就知道垃圾要扔垃圾桶,刚会走路就会自己拿着换下的尿不湿去扔垃圾桶,一岁半开始玩好的玩具自己会整理归位,家人从来没有为收拾整理发愁。

3/外婆摔伤卧床,宝宝看我每天给外婆拿水喝,喂饭,也要学着我的样子抢着喂外婆喝水喂外婆吃饭照顾外婆。孩子是通过模仿行为来学习的,而不是通过语言指令,这就是行为示范的作用了,身教重于言传。

4/说说角色扮演游戏,生活当中不是所有情景都能让孩子亲身经历亲自体验的,比方说孩子们喜欢当医生,当警察,当侦探,那通过游戏的教育就相当重要。有一次我们要打疫苗,在家里拿一个会说话的诊疗娃娃做演练,娃娃会说“我一点都不怕打针”,提前让宝宝当医生给娃娃打针,并且告诉她打针有点疼,可以哭一哭,没关系,忍一下,妈妈抱抱就会好一点,果然真打针的时候,自己说我一点都不怕打针,并且没有哭闹。类似的角色扮演游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家家,有助于帮助孩子体验场景,促进语言认知发展以及想象力发展等等。

联念——

陈先生说“学习就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应外界的刺激。刺激与反应是看得出来的,联念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一方面须支配小孩子所接触的刺激,一方面须指导小孩子所发出的反应,一方面还须巩固小孩子所有的联念。这三方面都是教育上的重要问题。”

我们能做什么?最关键的,不断丰富感觉的内容,以此开展游戏,创造快乐的体验。例如多种多样的感官游戏,我从小带宝宝玩感官游戏,玩水,玩冰,玩沙,玩各种材料,做科学小实验,开开心心地玩,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不同的物质,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来完成游戏目的。(部分游戏见图)

动作——

1/玩具归位,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使用勺子的方法,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家长正确示范即可。

2/无例外这一点,说一下睡前程序的例子,睡眠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尤其重要,我从小就给孩子建立的一套睡前程序:洗漱—睡前故事—安静聊天—入睡,睡觉前不做剧烈活动,不打闹,不看电子屏幕,偶尔爸爸会在旁边看手机,吸引了宝宝的注意,我会要求爸爸换地方,或者先收起来。睡前的好习惯能够充分保证睡眠质量。

第三章

【I ,重述知识】

你最有感触的三条原则是什么?

二,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三,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

四,游戏式的教育法

总结一下,无外乎这几点:

尊重,尊重孩子,视其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原则,父母以身作则并且有原则,言出必行

倾听和等待

用心陪伴

【A1,激活经验】

你用过的原则是哪几条,使用的原则情景是什么,请描述出来。(写出时间,事件,越详细越好)

一/积极的暗示,胖多小的时候,夏天出门不乐意戴太阳镜和防晒帽,戴上就要扯掉,我就一遍又一遍地说“哇,这个眼镜好帅,好酷,这个帽子也好漂亮啊”,然后拍好多照片,爱臭美的娃喜欢听好话,现在出门都是自己要求要戴眼镜戴帽子~

二/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我常用的方法:邀请帮忙,二选一。两岁左右的孩子很愿意帮忙,从而获得胜任感,什么都是我来我来,我常会跟胖多说“你帮妈妈搅拌一下鸡蛋好吗?你帮助妈妈扔一下垃圾好吗?”有时候起床不肯换衣服,会给她两件选一下。很少会用命令句式跟她说话,有时候用祈使句,也是留有商量余地的,可以等待,可以稍微妥协,生活中很少碰到什么事情是“现在必须做”的,正如《孩子,你慢慢来》传达的态度,他们有那么长的时间可以慢慢来,我们陪着就是,急什么?

三/做父母的不应当常对孩子说“不”。不管是老人带孩子还是我们自己带孩子,我们都怕孩子磕磕碰碰,怕摔着伤着,碰这个说不行不行,摸那个说不行不行,我在胖多会爬之前就趴着把家里的陈设都检查了一遍,把细小的东西放到高处,有棱角的地方贴上防护角,可以让孩子尽情地探索而不用不停地说不行不行。夏天胖多爱玩水玩沙,我也是让她尽情玩,从来没有因为“脏”“会弄湿衣服”这种理由不让她玩,脏了湿了可以换,孩子的探索欲望不保护就错过了,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就放手让她做。真碰到什么会影响别人的事情,涉及安全而不能做的事情,就抱走或者转移注意力即可。

四/第六条原则我是不赞同的,我也绝对不会这样做。心理学相关理论研究一直在发展,陈先生的观念毕竟也是有些历史了,现在看来也有很多陈旧的观点。我认为第六条原则中的所谓方法,很容易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我是个孩子我就很讨厌家长这样做,我没有自尊我不要面子的吗?变相说我不行不好不如别人我就是不爽,但是我又没有力量抗衡……我会采取正面引导加游戏引导结合的方式。比如刷牙这件事情,绘本(《小熊不刷牙》《出发吧刷牙小火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等),游戏,刷牙歌……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

五/游戏的教育方式。近几年游戏力已经成为热门讨论话题了,随着《游戏力》系列图书的引进出版,更多的家长在学习怎么通过游戏的方式去解决养育中的很多问题,比如不肯刷牙,不肯吃药,不肯看医生等等。我也还在慢慢学习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一至三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cj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