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友谊、亲情、勇气承担、忠诚、救赎与爱的故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友谊、亲情、勇气承担、忠诚、救赎与爱的故

作者: 吃饼干的怪兽 | 来源:发表于2016-10-05 01:41 被阅读0次


《追风筝的人为你》--为你,千千万万遍。

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那你就该沉下心历练;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那就静下心来读书。《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在我初中时期就读过的,之后就没有机会再次阅读,终于迎来工作后的第一个比较长的假期(国庆),便有机会再次阅读(实际上是由于身体愿意不方便出行只能看些书了),不出意料有了不同于以前的见解,感受更深。所以矫情的想写个读书笔记。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为了抢回少爷赢得的风筝,遭受了异端份子的强暴。躲在角落里的阿米尔看到了这一幕,但是,作为哈桑最亲密的朋友,他并没有站出来阻止。阿米尔从那时候开始,就一直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痛苦,但他却选择的对自己和对哈桑更残忍的方式,嫁祸哈桑偷了他的表,把哈桑和哈桑爸爸一起赶走了。后来,因为恐怖分子对阿富汗的占领,阿米尔和他父亲一同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受着煎熬,因为自己的懦弱而背叛自己朋友的煎熬,为了赎罪,他再次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希望可以得到救赎。却发现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哈桑已死,阿米尔再也不能挽回什么。但是,哈桑的孩子还处于危难之中,这时候,阿米尔战胜了自己的懦弱,勇敢了救出了哈桑的孩子,也拯救了自己。

这是一个关于友谊、亲情、勇气承担、忠诚、救赎与爱的故事。

这本书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是如人生百味般的悸动和感动,同时也伴随着害怕与无助、残酷与悲凉。没有过于华丽的语句,但那质朴的语言,却在我的心上敲响出一种伟大的韵律,故事节奏得当,环环相扣,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为这书中人物的痛苦而痛苦,喜悦而喜悦。

为你,千千万万遍:

比起主人公阿米尔,我是更喜欢哈桑这个人物的,哈桑丑陋、有生理缺陷、地位低下,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尽管他与阿米尔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尽管他们事实上拥有同一位父亲,但哈桑永远不能成为阿米尔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但哈桑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拥有勇敢的品格,

哈桑对阿米尔说过无数次“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了阿米尔,他可以做任何的事情,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即便是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他被凌辱而未伸出援手,但他还是选择一如既往对阿米尔奉献他自己。所以,当阿米尔栽赃哈桑,造成哈桑偷了他的财物的假象时,他捍卫了阿米尔的荣誉,对阿米尔的爸爸说,这是他干的;即便是在很多年后,他也从未改变自己对阿米尔的这种感情,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阿米尔的家园。

虽然感动于哈桑的品格,但无疑也为他的这种“傻”感到心痛和悲凉。

“为你,千千万万遍”应该是相互的,他不应该成为爱的炮灰。

自我的救赎:

而阿米尔和哈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阿米尔的性格从小就有些怯弱,跟他爸爸完全不像,甚至让他爸爸怀疑阿米尔不是他的亲身儿子。所以年幼的阿米尔一直最需要和渴望,是父爱。

他们参加喀布尔的风筝大赛,这个大赛比的不是谁的风筝飞得更高更漂亮,而是比谁的风筝能摧毁别人的风筝,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胜利者,但这不是最大的荣耀,最大的荣耀是要追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 这一次,阿米尔的风筝是最后的幸存者,而哈桑也追到了最后一个被割断的蓝风筝。阿米尔无比渴望得到这个风筝,因为他最大的愿望是得到父亲的爱,他认为这个蓝风筝是他打开父亲心扉的一把钥匙。然后,就出现了文中最大的一个转折和高潮。

其实,小说中每一个高潮出现之前,作者都已经用隐喻和暗示的手法,预示了这些高潮的出现。比如按阿米尔父亲的说法,埃米尔缺乏了一样东西,一个不会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男人,长大后会变成什么都没法保护的男人。而这,一语成畿。

之所以讨厌阿米尔,是因为他一次次的懦弱退缩,尤其是当他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凌辱,却在这重要的岔路口选择了胆怯……当那只风筝坠落,阴影扫过白雪上斑驳的血渍,我知道,坠落的不仅是风筝,还有阿米尔与哈桑之间一整个过去,连同快乐与悲伤。

但是心痛愤怒之后,又会想到,如果我自己处于阿米尔当时的位置,我会如何做?真的有那个勇气挺身而出吗?如果出去后,不仅救不了他,自己也遭遇不幸了呢,会不会后悔?这个命题,其实在当今社会非常常见,当我们连面临“老太太摔倒了扶不扶?”这个问题都要犹豫上半天时,真的可以去怪罪和愤怒阿米尔的懦弱吗?

随着故事的进行,我对阿米尔的厌恶与愤怒,也渐渐变成了同情与思考。

人都会犯错,错误也分大小。有的错误,一句“抱歉”“对不起”就可以解决,而有的错误却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赎罪。阿米尔在他尚且年幼人生中错过了最为重要的东西,而正是这一错过,将用他的一生来救赎。

后来的阿米尔,多年来都承担着对哈桑的愧疚,让他无法原谅自己,也无法活得轻松,当拉辛汗在死前打电话告诉他,让他回喀布尔救哈桑的孩子时说:“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觉得,对于阿米尔来说,应该是:“那儿有再次成为你自己的路”或“再次成为人的路”。

于是,阿米尔义无反顾地回到已经受塔利班统治的面目全非的故乡,在与阿塞夫的斗争中救赎自己。他曾经欠哈桑太多太多了,背负着沉重的无法偿还的良心债,让他恨自己。所以,当他在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时,被阿塞夫打的嘴唇开裂、肋骨一根根断掉的时候,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痛快和轻松,并感慨:我体无完肤,但心病已愈。

他的弥补,他的救赎,不只是为了那个曾经被他伤害的人,更多的是,为了他救赎他自己的心灵。

阿米尔拼了命从塔利班手中救出哈桑饱受折磨的儿子索拉博,并令索拉博放下疑虑,答应和他去美国,但是,当发现困难重重后,阿米尔一时忘记了自己对于孩子的保证,想劝索拉博留在巴基斯坦的孤儿院一段时间,他忘了,进入孤儿院后的那段历史是索拉博最不堪回首的日子。于是,不愿意再重温噩梦的索拉博选择了自杀。此后,尽管被救了回来,但他却陷入了奇特的自闭状态。

此后的阿米尔的人生里,一直需要做的,大抵就是,为昔日的友人和兄弟哈桑,找回他可怜的孩子的一颗心,一颗过去的心,一颗未来的心。

救赎,一直是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不仅有主人公阿米尔的救赎,也有阿米尔的爸爸的救赎。阿米尔的爸爸因为年轻时候对阿里(哈桑的养父)妻子所做的事让他背负了良心的愧疚,于是他发钱给穷人,修恤孤院,用他的财富和力量慷慨补偿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以此来为自己赎罪。他不能公开承认哈桑这个儿子,给哈桑正常的父爱,所以只好把哈桑留在身边,尽可能地照顾他。

如同拉辛汗曾说的:“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这是少数人处理歉疚的办法,尽管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这仍然称得上是勇者的道路,而更多人的办法是阿米尔的道路——贬低或逃避自己亏欠的人。

那么,阿米尔的爸爸算是获救了的,他选择了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我想人的一生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无可避免的犯错,又不断弥补的过程吧。生命中有太多需要我们承担的责任了,而人往往自私和懒惰,以为可以逃掉,却把自己弄得深陷泥淖,然后,再拼命地爬出来。所以,在看过这本小说之后,想想自己,是否有难以忘怀的过错,是否还有对曾经的悔恨,如果有,那么去救赎吧,还给心灵真正的安宁;如果没有,那么就请珍惜吧,珍惜自己的善良和坚强,珍惜这条好人的路。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小说的最后,画面停格在索拉博放起风筝,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

一切都是因果轮回啊,从风筝中来,又回到了风筝中去,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生命的价值在阿米尔的赎罪之途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悍匪的激烈较量中,他找回了当年的勇气;在开导哈桑之子的同时,他也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也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到了最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书名叫做《追风筝的人》了。

那风筝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去追风筝?那风筝是美好的友谊,是良心的救赎,是承担的勇气,是爱的方向,更是我们千千万万人,所要追寻的,内心的无愧和宁静。

在追风筝的途中,有峡谷,有沟壑;有懦弱,有彷徨,但是,绝不可以停下脚步。我们要相信,只要一直追寻下去,属于我们的风筝,一定会在某一个地方等着我们。

感悟:

情感是人类唯一的弱点,也是人类唯一的依靠。希望我们的都能拥有友谊,勇气,和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友谊、亲情、勇气承担、忠诚、救赎与爱的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es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