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言于秦孝公日:“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译文】他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去与众人商议。
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
【译文】卫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陷于所知范围不能自拔;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章之外开创大业的事。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怀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秦孝公说:“说得好!”
【随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格局,每个朝代变法都会遇到很多保守派的阻拦,或以祖宗礼法,或以维护稳定为说辞,干扰新政实施。从内容和结果来看,变革是顺应时代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的一系列举措,但会损害很多当权派的利益。历史上每次变法,都会有保守派和改革派因立场不同,最终变成了结党站队,最终会以某一派系的胜出而结束,这种结束有时候更像是某一个派别压倒另一个派别的胜出。
变革其实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需要有先锋开创精神的人,奋力撕开口子,蹚出一条路来。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因循守旧、安于稳定的,尤其是底层人民。有些人适合去开疆拓土,有些人适合守家守业,有些人适合制定规则,有些人适合照章办事,有些人灵活变通,有些人墨守成规。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不同的事情应该找不同的人商议。这是看人用人之道。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译文】臣司马光说: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一败涂地。靠欺骗所占的一点儿便宜救不了致命之伤,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所亡失的,这岂不令人痛心!
【随笔】信誉是一个国家的民心保障,是一个企业的凝聚力,也是一个人的外交名片。任何一个组织如果信誉缺失,对内离心离德,不能服众,对外得不偿失。古代颁布诏令前,往往会先建立民众的信任,比如商鞅变法前,在国都南门前立一根木头,搬到北门,便悬赏十金。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也是一字之差,悬赏百金,起初没有人相信,后来真的悬赏,赢得信任,有识之士纷纷前来,也使得《吕氏春秋》发扬光大,吕不韦这一计真的是一举两得,既能完善补充内容,又能给自己主持编撰的著作打广告,吕不韦可真是奇才,得这样的人匡扶,嬴政得天下也是天意啊。
看最近股市震荡,大庄家努力维持股市上升的局势,各种政策陆续出台,除了刺激经济,也是要维护庄家的信誉啊,如果市场没有信心,打了政策的脸,那以后还有谁会信任庄家呢。坤宝有时候是听劝的,比如说,告诉他这个糖明天才能吃,他也会乖乖听话,这是因为之前每次跟他说,明天才能吃,周末带他去哪里玩的承诺,都会做到,这才能让他相信,建立了信任,自然愿意听从。
“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
【译文】您没有看到海里的大鱼吗?渔网罩不住它,鱼钩也牵不住它,然而它一离开海水。连小小蚂蚁也可以置它于死地。
【随笔】有个成语叫“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鱼能畅快自在的游来游去,全在于生活在什么样的水里。水域辽阔、养料丰富,鱼儿自然养的肥,活得自在,如果水域污浊,大雨凶猛,鱼儿活着也是艰难。鱼如此,人也是如此。环境好,平台好,自然待得舒服,就好比,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记得郭德纲曾告诫弟子,不是你多厉害,是你站的平台厉害。可见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好,则个人好,环境不好,个人也会过得不容易。人如果离开赖以生存的环境,那便是鱼儿离开了水,古代王侯将相,很多都是在离开了原有的环境后,落魄潦倒。尤其是位置高位,一旦君主变更,不再得信任和重新,便墙倒众人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