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不能打孩子,那还有什么办法管教熊孩子?

不能打孩子,那还有什么办法管教熊孩子?

作者: 鲁尼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08:59 被阅读20次

    关于能不能打孩子,一直是争议很大的问题,前天推送了《打孩子有多可怕,每个父母都应该看看》这篇文章后,竟然有网友这样评论:

    “嗯,所以绝对不能经常打,要打就一次性打服!”

    对此我只能呵呵了,且不论一次性能不能将孩子打服,就算是打服了,那孩子受到的伤害恐怕是一辈子都难以弥补了吧。

    那天鲁尼不肯上学还大哭大闹,被我打了之后,我感觉特别无力,我深刻意识到,打孩子其实是家长最无能的表现,因为你已经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管教自己的孩子,只能依仗着自己身体的优势欺负孩子而已。

    但是,不打孩子,不意味着纵容孩子,管教这个词在现如今倡导“爱和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听起来有点霸道,但其实它原本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词。

    词典里对管教的解释是:“为培养自我控制、良好性格或者秩序和效率而进行的训练。”

    管教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即使家长不在身边,即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孩子的行为表现依然良好,因为他们心中有位约束自己的“警察”。

    打孩子能达到这种效果吗?显然不可能!

    孩子是极其聪明的,如果约束他不良行为的动机是害怕家长的打骂,那他内心肯定产生这样的想法“下次小心点不要被爸爸妈妈发现就行了。

    孩子也是活在当下的,如果没有内心“警察”的约束,他们总会想着“先做了再说”,哪怕之后可能会为此付出打屁股的代价。

    可悲的是,当孩子再次犯错时,有些家长竟然以为是自己打得不够狠,于是对孩子再暴打一顿。

    《魔法岁月》的作者塞尔玛·弗雷伯格说,打孩子是唯一一种会让父母上瘾的惩罚,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因为孩子从中学不到什么,于是这种犯错和被惩罚的循环便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

    越是对孩子痛下狠手,孩子就变得越顽劣,他们甚至会故意找打以抵消自己犯错时的内疚感。

    01.重新认识孩子不良行为

    有位妈妈看了我的文章之后,反问我:“难道孩子做错了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我先不回答该不该惩罚的问题,咱们先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孩子的不良行为。

    通常,我们惩罚孩子,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做错了,可据我发现,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大人眼中的不良行为。只是我们对孩子了解得太少,我们把大人世界的规则、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于是就把与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

    一天早上,我推着弟弟小贝出门散步,遇到了同一栋楼的妈妈,她女儿芊芊一岁两个月,会走路了。

    芊芊看到小贝手里拿着一只小熊,很感兴趣,走过来伸手就要拿,她妈妈立刻打了一下她的手心,很严厉地说:“不许抢弟弟的东西!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笑了一下:“孩子还这么小,不用这么严厉吧?”

    芊芊妈说:“这家伙总喜欢拿人东西,在家里也是到处摸,怎么说都不听,不打不行啊!等养成习惯就不好了。”

    听她的语气很笃定,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心想:一岁多的孩子,刚开始探索世界,你就这也不让碰,那也不让摸,那孩子得多难受啊!

    其实,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做好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任其探索,遇到危险时,只要轻轻地把孩子抱开就行了。在这件事上,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大人的错呢?

    我还听过一个故事,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后,突然又开始尿裤子,家长不知道这是孩子的肛欲期到了,以为孩子是故意的,于是很生气,每次他尿了裤子就打他一下屁股,这个孩子被打怕了,后来白天果然不再尿裤子,可是夜里睡觉时却总是将床尿湿。

    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天早上,妈妈急着要上班,可是孩子却突然将自己杯里的牛奶倒到她的杯子上,一不小心洒得到处都是,妈妈立刻怒斥孩子:“你这是干嘛?总是捣蛋!还让不让人省心啊?”这时,孩子哭着说:“妈妈,我是想分一半牛奶给你喝。”

    ……

    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面对孩子的未知世界,我们似乎总是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孩子的动机。

    《无条件养育》的作者艾尔菲·科恩说,孩子的调皮捣蛋通常可以被解释为只是缺乏做事技巧或指导,来源于想要探险的单纯欲望,却没有能力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自证预言」,即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天生就是捣蛋鬼,那么孩子就真的会变成我们担心的样子。

    所以,要想让孩子变好,先改变你对孩子的看法吧。

    正如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说,要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即使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事实真相,那我们的判断倾向也应该是“证据不足情况下假定孩子无辜”。

    02.制定规则,和善而坚定地执行

    尽管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大人眼中的不良行为,但也有少数孩子的行为的确让人非常头疼,比如乱扔垃圾、打人、吐口水、破坏环境等,那么我们就需要制定规则,在孩子违反的时候明确表明态度,持续告诉孩子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哪些行为值得被鼓励,哪些行为是绝对禁止的,并坚持和善而坚定地执行。

    我在小区滑滑梯那里见过一位妈妈,多次告诉孩子到时间该回家了,可是孩子就是不听,惊奇的是这位妈妈竟然一点都不生气,始终保持温柔的语气告诉孩子“宝宝,到时间了哦”,可是孩子似乎抓住了妈妈的软肋,一次又一次地请求妈妈“再玩一会”。

    当孩子感受不到你态度的变化时,他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试探你的底线。

    塞尔玛·弗雷伯格说,所有那些训练孩子自控力的巧计、独家秘方,归根到底,孩子之所以配合对他的训练,是因为他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赞同,父母的不赞同会让他感到父母暂时收回了对自己的爱和重视。

    如果一个孩子在发脾气踢了父亲之后他感到自己得到的爱,与他在接受父亲讲道理的时候得到的爱“完全一样”,那他有什么动机来控制自己的脾气呢?如果不论他怎样对待父亲,父亲还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他为什么要努力进行自我控制呢?

    还有些家长,在建立规则时很随意,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

    说到这我要反省一下自己,有一段时间,鲁尼总喜欢边吃饭边看动画,我也没有在意,他爸爸看到后很生气,要求他以后吃饭时坚决不能看动画,可是我对此总是时松时紧,执行不到位,他还是经常这样做,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走过去把电视关掉,他立刻大发雷霆:“为什么以前我都可以边吃饭边看动画,今天就不可以?”

    规则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持续地坚持执行。刚开始给孩子立规则时,孩子肯定会反抗,这时,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忌带着情绪管教孩子。

    比如,约定好看电视的时间,可是到时了孩子却仍不愿意关电视,这时,我们可能会很生气,甚至愤怒地打骂孩子。

    此时,孩子很可能会很害怕,觉得自己不好,同时也自责,自我价值感降低。

    明智的做法是,提前5分钟提醒孩子快到时间了,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如果到时了孩子仍不愿意关掉电视,我们先深呼吸两口气,冷静下来之后,再温和、坚定地告诉孩子:现在必须关掉电视。

    尽量在平静、有爱的状态下坚持规则和界限,这样孩子就只需要调整行为,自我价值感不会受到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03.给予选择,适当放权

    当孩子两三岁以后,自主意识开始萌芽,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父母安排好的,心里会很不爽,可是他们却说不出,于是时不时就想来挑战一下,想找到自己做主的感觉,Terrible Two就是这样来的。

    比如在外面玩,天晚了要回家,可是他就是不肯走,还在地上撒泼打滚,这时候跟他对着干他肯定哭闹得更厉害,其实我们可以轻松地用“选择法”来解决,询问他“你再玩五分钟还是十分钟?”

    孩子年幼的时候很容易被这样的问题迷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其中一个答案,那我们只要定好闹钟,到点执行就行了。

    但是孩子再大一点这一招就不管用了,比如鲁尼现在六岁,面对这样的问题,他很自然就会反问:“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两个都不选!”

    因此,我决定给他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力,比如最近我打印了一张时间安排表,跟他一起讨论什么时候练钢琴、什么时候上跆拳道、什么时候学英语。

    他很乐意做这样的事,还拿出了“加油”、“有进步”、“非常优秀”这几个印章,希望我能根据他每天的表现给出评价,如果是“有进步”就得一颗星,如果是“非常优秀”就得两颗星,如果表现不好就倒扣一颗星,这样攒够了十颗星就给他奖励一个小礼物,五十颗星就给他一个大礼物,我觉得这个建议挺好,于是同意了。

    从最近的表现来看,尽管他在执行过程仍有反复,但比之前要好多了,至于具体的细节,在执行过程中仍然要不断地验证、推翻,并重建。

    04.利用自然结果合理地惩罚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已经警告过孩子多次,孩子也已经能够听懂道理了,可是他们还是会故意去违反规则,挑战我们的底线,这时候,我们就要给孩子必要的惩罚了。

    但是要注意,最好的惩罚绝对不是打骂孩子,而是“自食其果”,即让孩子承担自己不当行为而导致的合理的、必然的后果。

    比如,孩子玩了玩具之后不收拾,说了多次也不听,那么我们也不必帮他收拾(如果影响到自己就把玩具扫到一边),等下次他找不到玩具,他就知道不收拾玩具的后果了,这时你再跟他一起制定收拾玩具的规则,他才会更乐意去听。

    塞尔玛·弗雷伯格说,最为有效的惩罚,是那些通过让孩子看到不良行为的必然后果从而吸取教训的惩罚。

    但是,如果惩罚超过了孩子的忍受能力,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孩子只会用敌意来回应我们。比如因孩子不吃早餐而惩罚他一天都不能吃东西,那孩子只会感到愤怒,而绝不会因后悔而改正。

    有时候,父母最聪明的做法恰恰是根本不惩罚孩子。

    比如,4岁的皮皮总喜欢打小朋友,有时还用石头砸人,尽管父母多次警告,他仍然不听。有一天,皮皮又和朋友丁丁打起来了,他愤怒地捡起地上的石头砸了过去,正好砸中了丁丁的眼睛上方。血从丁丁的脸上不停地流下来,皮皮吓呆了!大人们赶紧赶过来将丁丁送往医院。丁丁的伤口很深,必须缝合,如果再往下一厘米,眼睛就会失明了。

    这时,皮皮的父母应该惩罚他吗?没有必要了,皮皮已经看到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惨剧,他的罪恶感对他的惩罚已经足够了。如果这时父母再责骂皮皮,反而会减轻他的内疚感。

    最后,要说一下,任何管教方法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的。如果你说:“什么办法对我的孩子都不管用,他一点都不听我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我们就该反思一下,是不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这时,就别去想什么办法能够有效管教孩子了,先跟孩子搞好关系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能打孩子,那还有什么办法管教熊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oy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