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茶友们喝白茶,平时都喜欢怎么喝呢?是冲泡,用茶壶,用玻璃杯,用盖碗?
还是煮饮,直接把茶放入养生玻璃壶中煮一通?
在随性自由的时刻,飞沉皆适性,酣咏自怡情。冲泡白茶和煮饮白茶,都是一样好喝。
但到了把小心存放的好茶拿出来喝的时候,是选择冲泡,还是选择煮饮,意义好像变得不同了。
好茶当然要配好水,好茶也不能在冲泡出了差错,否则之前付出的一切时间和精力,都要在最后化作泡影。
白茶的“泡影”,是香气渐失,是滋味苦涩,也是寡淡如水。
一款好好的白茶,怎么就跟最差的评语搭在了一起?
也许你真的不知道,白茶冲泡和煮饮,不仅仅是茶具不同,而且在一些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茶汤的香气和滋味迥然不同。
《2》
新白茶不适合煮,老白茶可以煮
在新白茶中,由于未经长时间的轻微氧化反应,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比老白茶多得多。
正因为如此,新白茶的芽叶饱满、鲜嫩,我们喝到的茶汤是鲜、爽、甘、醇的。如果用煮饮的方式,新白茶长时间与水一同沸腾,在持续的高温恒温压力下,新白茶很容易释放出苦涩滋味——茶汤滋味变浓,新白茶鲜爽的毫香、丰富的花香被浓重的茶味掩盖,不像盖碗冲泡那样,能循序渐进地释放出香气和滋味。
老白茶经历年岁的陈化,黄酮类物质增多,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被转化,香气变成熟,口感变稠厚。
这样的老白茶,就适合用来煮饮,在和沸水一同翻腾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苦涩。特别是白牡丹饼和寿眉饼,还会有丝丝纯甜的滋味。
老白茶就像经过时间磋磨的紫檀家具,越来越光滑,在与之相处的过程中,关系越来越和谐。
《3》
冲泡和煮茶,茶水比例和时间不同
冲泡白茶,常用的工具是盖碗,也有人选择玻璃杯。
盖碗冲泡白茶,110毫升的盖碗注满水(不溢出),投茶5克即可。玻璃杯冲泡白茶,一般300毫升的水搭配1~1.5克的白茶。
而煮饮白茶,茶壶中注入300~400毫升的水,待水沸腾后投入约2-2.5克的干茶即可。如果是煮盖碗冲泡过的叶底,将叶底全部投入即可。
时间上,盖碗冲泡要快出水,讲究从注水到出汤一气呵成。而煮饮从煮干茶到煮叶底,对应为十几秒和1~2分钟。
对于品质好的高山白茶来说,因为内质丰富,很容易释放出香气和滋味,前几冲若是出水慢了,则让茶多酚、咖啡碱等苦涩物质过度释放,让茶汤苦涩难喝,影响接下来的滋味。
老白茶经过年岁的转化,内含物质得以沉淀,耐泡度大大提高,能够冲泡的次数增多,还能在冲泡后用来煮饮。
沸水与老白茶持续接触,将老白茶的陈香、药香、枣香(老寿眉饼)层层释放。经过煮饮的白茶,口感会更加醇厚,胶质感增强,在嘴里的层次感丰富。
不过,无论是新白茶还是老白茶,都建议用盖碗冲泡。如果是老白茶,建议冲泡之后再拿去煮饮,感受风味的变化。
《4》
冲泡是品饮,煮茶是情趣
喝老白茶,如果只想享受煮茶的情趣,可以从头煮到尾,温暖又方便。
但从品饮的角度考虑,冲泡新茶,以及煮老茶之前,最好采用功夫茶的泡法,用细腻的白瓷盖碗,一冲一冲泡着喝,去体会每一冲滋味的变化,盖香的前中后调,茶汤口感的变化。
当然,白茶的各种香气本是在一起的,我们用盖碗冲泡,就能将它们分出层次,清晰感受新茶从毫香到花香,再到草药香的变换,老茶成熟香气的绵延与转变。
比如一款老寿眉饼,通过盖碗快出水冲泡,我们可以感受到枣香和药香之间的拉扯与对决,以及陈香作为一个背景铺垫的存在。
总而言之,甜蜜的枣香、温润的药香、舒适的陈香在一冲冲的茶汤中,上演着精妙绝伦的表演。口中的茶汤逐渐醇厚,敲动了我们的心灵。
煮茶,有时候就如同一锅炖,水一烧开,茶香就从沸腾的水里迅速氤氲、混合,我们还来不及细细去感受它的香型和风味,那些多样的香气分子就聚集在一起,热闹非凡。
但是在众生喧闹的情况下,我们无法静下来感受每一种香气的灵魂。
故而,一般我们煮老白茶,建议先冲泡,后煮茶,待到十几冲后茶香释放得差不多时,再用煮的方式。
经过冲泡再煮饮的老白茶,能够煮出冲泡所没有的风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伴随着热气,茶汤散发清甜舒适的粽叶香,不仅让茶汤香甜可口,还让整个屋子里都充满了香气,成为自然的香氛。
《5》
白茶的冲泡,白茶的煮饮,这两种不同的方式给茶叶带来了别样的香气和滋味。
但唯有盖碗冲泡,才能将白茶丰富多样的香气,用变换的汤色演绎不同的情境,将不同白茶的特质刻画地细致入微,深入人心。
水流悠然而下,手腕带动手指的过程中,一杯晶莹剔透的茶汤,在灯光下的照耀下,流光溢彩。
好的白茶,更需要我们静下心细细体会其中的真味,收获了愉悦的同时,亦修炼了身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微信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