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抚摸中国文脉温度,始知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抚摸中国文脉温度,始知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作者: 青衣茶馆001 | 来源:发表于2021-01-17 17:35 被阅读0次

    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余秋雨先生著有《中国文脉》篇幅冗长、详略得当、气势恢弘,也不是匆匆滤过就得要领,在细读基础上,我试图以最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讲明白,一则作为所用时的备忘,二则供学友分享。

                1、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观其未然文学的发展犹如一条河流,只有知道它的流向,便可推知未来可能的动态。

    中国文学历经几千年历史的激荡,一直作为潜流时断时续,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官方和民间主流。

    文脉的生命是等级。文学的等级是由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东西做决定,那就是品位。其他行业也讲品位,但那只是附加,不像文学,是唯一。

    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

    余秋雨先生在痛斥当今文化乱想,以及有人说对文学应当人们自由取舍,不要划分高低后,拍案而起,提出三问是要点,可以说震聋发馈:

    ”这是典型的“文学民粹主义”,似是而非。就个人而言,不经过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舍?鼠目寸光、井底之蛙,恰恰违背了自由的本意;就整体而言,如果在精神文化上也不分高低,那就会失去民族的大道、人类的尊严,一切都将在众声喧哗中不可收拾。如果不分高低,只让每个时间和空间的民众自由取舍、集体海选,那么,中国文学一问能选得那位流浪草泽、即将投水的屈原吗?二问能选得那位受过酷刑、耻而握笔的司马迁吗?三问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吗?他们后来虽然被民众所知道,但并非民众自己的行为。而且,即便知道了,也并不能体会他们的内涵。因此我敢断言,任何民粹主义的自由海选,即便再有人数、再有资金,也与优秀文学基本无关。这不是文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余先生主张,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为此,我以为每一位励志向学文学的人,应该努力拨去浮躁、远离热闹,潜心钻研,深入探讨,用于指导我们的文学创作,抚摸中国文脉的温度,始知我们的文学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文脉的原始材料,是文字。文字是由象行——表意——形声,几个阶段,到了夏商的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文字这时还只是文字,文字必须由“意指”向“意味”也可以叫“形式”的转换,才构成了完整的审美。文字向文学的转换,需要有完整的作品来承载。

    第一个完整进入我们眼帘的作品,是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至三千年的《诗经》。

    这部带着乡土气稻麦香味和虫鸟鸣叫声音的诗歌集,从一开始中国文学就烙上了这种香气和声音,直到今天还能闻到听到。

    《诗经》中有祭祀有抱怨有牢骚,但主要的最拿手的是世俗生活中抒情,抒的最出色的是爱情。

    艺术上的《诗经》充满力度又不失典雅的四字句,一句句排列下来,成了中国文学起跑点的

    砖砌路基。它不仅仅是文学,还是音乐舞蹈,一切动作感胀满其间,优雅地引发乡间村乐,时间定格凝为经典

    我们知道了中国文脉是从《诗经》开始的,但对它的作者还深感陌生,它其中虽然也署了作者的名,可能是采集者,从内容看《诗经》还不具备强烈而孤独的主体性,它又被称为平原小合唱。

    《诗经》使中国文化隆重上路,它成了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出场前的背景音乐。

    (未完待续;下节讲先秦诸子)

    字数125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抚摸中国文脉温度,始知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tz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