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向西步行几条街道就能到达--浣花溪--从名字就散发着一种从容优雅的地方。
进了大门迎面是诗歌广场与竹林,当然还有成都随处可见的茶馆。拖家带口的人们,打闹的孩子们,专心“建筑工程”的消遣者,让你觉得这里与太多的小生活广场并无二致。你因此有一点不想像走亲访客式的来认识这个地方,你自由的选择路吧。
那就向左边走吧,你第一次能在天府大平原的心脏市中心感受到一种叫做坡的小山。依坡而建的柏油路,把你带向一个放风筝,喂鸽子的休闲平台。你跟着大家看向天空,蔚蓝色点缀着白云,白云嬉戏着纸鸢;这一刻你想到白云尚不可得,而纸鸢可得?这一条细线,是你牵着纸鸢,亦或是纸鸢牵着你?那就让你的思绪就随那一群白鸽飞舞,觅食,栖息。
随青石板的台阶而上,是诗歌长廊。那些用各种字体写的章句,识得或者不识得,其实都不太重要了。就像在钢筋混凝搭建的空间里,你找不到,亭台楼阁的情趣。在强烈刺眼的各种色彩的灯光中,找不到烛火斑驳的影子。世间的节奏太快了,我们就像游客似的在自己生活的长廊里打卡,然后...遗忘掉...就像偶尔也遗忘了自己。
两边随风响起的沙沙声灌入心门,你到了一片竹林。你忽然不想沿着人家设计好的小路继续前行了。两边的笋壳那么可爱,你想踩踩...爽脆的哔啵声仿若给自己的脚也吃了笋片;还有黏糊糊的笋壳,是向你无声的道别。又敲敲竹筒吧。有些用清脆的空响告诉你:我很健康;有些用沉闷的声响,说到:我已老去。
再看看这片生机之地吧。根茎紧紧的裹在一起;有的在地下厚积几年,即将顶破大地喷涌而出;有的在中途夭折而湮灭;有的在某刻被风折断裂,依在旁边干枯;但是更多的是向上,向上,在更猛烈的风中昂扬的向上...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君子在竹林里,找到了自己。
辞别竹林,沿坡向下,渐闻水声响。又看见一种亭子,这是桥亭。既可以歇脚听水声,又可以过河向对岸行去。对面是一堵青瓦红墙,多少中国人诗意里的意象:“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且被无情恼。”
沿红墙向右行,你走向了浣花溪的心脏之地--杜甫草堂。现在的草堂有墙了,不复当年“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狼狈;心怀天下的诗人,天下的人至今也愿意靠近你的心脏,再听听你的心声。
绕着青瓦红墙散步,心里默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最后用《江南逢李龟年》来遇见诗圣吧:“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前行几步又复热闹起来,原来是一个金鱼池子和用小奶瓶喂鱼的孩子们,就像我们用奶瓶喂孩子们的那样,可爱又好笑!孩子们也许不懂,但是他也许是在分享,交流。
豁然入眼的是一片大塘,有风迎面而来,细柳随风摇曳,少见的白鹭族群把对面的小树林都染白了,小船被束缚在一颗牛型石头上。
“嗯?哈!草堂!翠柳!白鹭!船!”难道这里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的!历史的光就这样照到了现在!身后是青瓦红墙,面前是白鹭细柳,望眼去是高楼大厦!
我们仿佛在这里遇见古人,他们也未曾离开故土,热忱的希望还在时间长河里延续......其实每一寸国土都是先民浇灌之地;大地无言,物是人非,我们常常忘记这一点。
只有文化之血脉长存,我们才能在每一个日常中,感知到过去如此,感受到现在如是,感觉到未来亦能如是。
日更第3/21天
持续阅读16/21天
你好,这里是「时亦」
| 让我们在成长的旅途一路一起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