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新闻,让人触目惊心。
12岁的男孩,打死了一名6岁女孩,原因只是怕被家长责罚。
宁夏永宁的一名12岁男孩,带着6岁女孩玩耍。
两个小朋友在木架上像个猴子似的爬上爬下,女孩一个没抓稳,不小心摔了下来,当场摔晕了过去。
男孩慌张地从木架上爬下来,看着躺在地上的女孩,吓得半死。
怎么办?爸妈知道我叫小妹妹来爬木架的,肯定要揍死我。
忽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她死了别人就不知道和我一起玩爬木架吧?她死了爸妈就不会责罚我了吧?
于是男孩拿起旁边的一块一寸厚的木板,用力地砸向女孩的头……
一下又一下,直到把女孩活活砸死,藏在了爷爷家里的土坯房里。
到了该回家的时候,男孩若无其事地回去了,而女孩的父母再也没能等到女儿回家......
宁愿活生活打死小妹妹,也不愿让父母知道,平时男孩犯了错所受的责罚是有多可怕?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的问题,每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01孩子犯错,打一顿就老实了?
经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
孩子太皮了,犯了错不改,我忍不了才教训他的。
跟他好好讲道理没用,发现还是打一顿有用。
我也知道不能打孩子,可就是忍不住。
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后,知道暴力责罚不可取。
但尝试过很多方法后,还是觉得暴力最管用,打一顿就老实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你每一次暴力惩罚孩子后,孩子看起来变得更听话了,实际上他的内心已经产生了阴影。
江苏一名9岁男孩,因为打碎了学校的玻璃,不敢告诉家长,又害怕被惩罚,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
这件事和男孩打死女童的事件,看起来结果不同,但本质都一样:
无论是选择掩饰还是逃避,都是孩子犯错后,家长处理不当导致的。
面对孩子犯错,家长要帮助孩子直面错误、引导孩子正确承担责任,这才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
02让孩子在犯错中学会承担责任
陕西某小区一熊孩子在电梯撒尿,孩子的妈妈知晓此事后,做了这么几件事:
首先,批评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其次,妈妈在业主群,向大家道歉:
「作为家长,首先为自己的教育失职道歉,再替自家熊孩子的不文明行为道歉」。
随后,她又贴上孩子的检讨书,请大家原谅。
最后,说到做到,在爸爸的监督下,男孩打扫了一个月的电梯间。
业主们最后选择原谅了男孩:虽然男孩之前的行为不太好,但家长的做法非常棒,处理得很妥当。
孩子犯错后,这位妈妈先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然后教育孩子怎么弥补过错。同时,作为父母,他们和孩子共同承担起了责任。
这种教育方式,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正面管教男孩的100个细节》中说: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犯错。
不管是什么错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03让孩子在犯错中得到成长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问一个得道的老者:智慧哪里来?
智者说:精确的判断力。
年轻人又问:精确的判断力哪里来?
智者说:经验。
年轻人再问:经验哪里来?
智者说:一次次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心理生理素质还没发育完全的孩子。
聪明的家长不会担心孩子犯错,而是会利用孩子的错误来帮助孩子成长。
著名科学家史蒂芬·葛雷曾回忆他的童年时,说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次,他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不小心打碎了。
妈妈看到满地的牛奶和玻璃碎片,并没有发怒,而是说:
「哇,你制造了这么大的混乱,我几乎没有看过这么大的水坑,反正损害已经造成,在我们清理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史蒂芬本来非常害怕,听到妈妈的话以后,开心地玩了起来。
几分钟后,妈妈又说:
「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最好你还是得把它清理干净,所以,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拖把,你喜欢哪一种?」
史蒂芬选择了海绵,然后和妈妈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妈妈又说:
「我们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实验,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
于是,史蒂芬学到,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掉。
这位知名的科学家说:
「就是这样,我知道我不需要害怕错误,而且,错误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而错误之后,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往往才是重点。
父母严苛怒骂,孩子就会选择怯弱和逃避;
父母溺爱包庇,孩子就会选择蛮横和无理;
父母选择包容,孩子就会在安全中,学会诚实和承担;
父母选择引导,孩子就会在尝试中,学会思考和研究。
孩子犯错是人之常情,而智慧的父母能把「坏事」变「好事」!
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明智的父母,理性接纳孩子的犯错,并让孩子学会在错误中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