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将孔子奉为万世之师表,孔子便道貌岸然,不苟言笑起来,成为一尊神像,不近人间烟火了。这实在是人类的蒙昧虚伪所致。其实,孔子是一个活泼生动有真性情的人,该发火时发火,该自我表扬就自我表扬,该悲哀时悲哀,该高兴时高兴,是个有趣的人。
孔子一生以复兴周礼为己任。他毫不隐晦地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起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意思是:自从文王去世以后,传承周朝礼乐文化的责任就落到了我的身上。如果上天要断绝这种文化,就不会把传承这种文化的责任加到我身上。如果上天没有想断绝这种文化,那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他直言不讳地以周文化的传承人自居。到了匡地,因为他长得像阳虎这个恶人,匡人就把他给围困起来了。但是孔子很乐观,对他的弟子们说了上面这番话。你看孔子没有一味地表示谦虚,而是铁肩担道义,将传承复兴周礼的责任义无反顾地放在自己肩上。这不是一个率真的、有担当、有勇气的孔子吗?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意思: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了。先生就对天发毒誓说:“我要是说的假话,就让上天厌弃我!就让上天厌弃我!”
是不是很好玩?跟我们印象中的古板很不一样吧?南子很仰慕孔子,是他的铁粉,听说孔子来到了卫国,想见见他。但孔子不想见他,因为他听说南子生活作风不好。但自己要见卫灵公,就要先过南子这一关。没办法,就去见了一面。他的学生子路听说自己的先生去见了南子这个坏女人,就不高兴了。先生您怎么可以这样?您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啊。您没和南子搞什么暧昧吧?
孔子一听就急了。自己不过就是不得已而去见了一面而已,自己的学生就怀疑起自己的清白来了。这可怎么得了!于是乎,他急赤白脸地为自己做辩解起来。他的辩解很有个性。他不说,假如我说了假话,就不得好死。而是说,就让上天厌弃我。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以实现周礼的复兴为一生使命的。“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自从文王去世以后,实现教化的使命不就落到我的身上了吗?)他知道自己的弟子明白自己的理想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发这样的誓,也就是表示自己时刻不忘复兴周礼,没有忘记自己周游列国的使命。对于明白自己志向的弟子们来说,这算是最毒的一个誓了吧?
他的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去世了,他非常悲痛地说:“唉,要了我的命了!要了我的命了!”
可是颜回的父亲来请求孔子卖了他的车子给颜回做一副棺椁,孔子却拒绝了。他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
他很坦率,很真诚,不行就是不行,直接拒绝。不虚伪。他直接告诉颜回的父亲,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夫,必须讲究我的身份,不能出门没有车。他说的很坦率,又很真诚。他用自己的儿子来说明,表示自己所说的都是实话,让对方没有话说。
冉伯牛生了恶疾,不久于人世,孔子在窗户外头握着他的手伤心地说:“亡之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冉伯牛大概是生的传染性疾病,否则孔子不会在窗户外头握着他的手。但是,仅此一点,也说明孔子是个很有人情味,很有勇气的人。这样好的一个人也会得这样的恶病吗?这句话他连说两遍。显得很伤心,透着真诚。
他的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不学习,孔子很生气,直接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对这样的人我都懒得责骂他。
所以孔子可不是一个不苟言笑,呆若泥塑的神啊。而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而又处处时时透露真性情的一个人。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孔子就是一个万里挑一的有趣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