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作《今日简史》横空出世,相比较他的前两部简史作品《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这部作品将目光聚焦到了当下,直面关乎我们每个人前途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大多数人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是,1、如果人工智能时代来了,怎么才能获取工作2、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怎样?
赫拉利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人类社会将发生大规模的失业,大多数人会变成无用之人。注意,是大多数人的工作都会被取代,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以往我们会认为,人工智能只能完成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维修,医生,律师、设计、编程等工作。而对于需要创造力的领域,比如艺术,文学,商业,还是人类做得好一些。实际情况是,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创作非常高级的歌词和音乐,甚至去模仿一个名人来创作新作品。比方说,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巴赫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谱写出相同风格的新作品。
并且在创造新事物方面,人工智能的创造力是高于人类的。人类大脑在创造力方面有一个缺陷:我们很难想象从来没有过的事物。拿围棋来说,不管是AlphaGo或者是升级版的AlphaGo Zero,他们在下棋的时候,经常能下出人类棋手无法想到甚至理解的路数。
反观人类自己,我们在决策的时候容易拘泥于“存量思维”,即用已经有的观点、方法和见识去理解新的事物,往往无法成功。这和查理芒格喜欢说的那一句名言“手里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也非常相像。我们可以把这个缺陷称作:你的见识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却不存在这样的缺陷。这样看来人工智能的创造性是不是要比我们大多数人都强呢?
由于人工智能可以替我们完成大量的事情,并且可以比我们做得更好,大部分人会失去工作。这并不是因为经济如何萧条,人员如何冗余,而是我们在工作能力方面败给了人工智能——更好的雇员,更厉害的解决问题的高手。
关键问题是人对这种局面如何应对?
赫拉利认为,人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过程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由少到多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所接受的连续性的分层式的应试教育是不够应对变化的。面对每一次被取代,我们都需要重新回到学校中学习,然后再找到新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被取代,再次学习,然后找到第三份工作……如此循环往复。
大概很多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问题:世界上的工作那么多,难道就没有一种是铁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吗?
可能有,但是这种事情要走这说,而且还要我们自己不断开动脑筋。我们必须全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人类面临着另一层面上更大的挑战,这才是唯一确定的事情。
回到人类社会,将来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怎样?
赫拉利的回答有些残酷,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不平等,也不仅仅是两级分化,而是整个社会有可能被撕裂。原因有三: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公司聚集财富的速度惊人,而且还在不断的加快。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2、人工智能崛起,会产生许多无用之人,和能够融入智能时代的人相比,这些人的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力都会大幅度下降。3、大数据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21世纪的数据就像20世纪的石油,就像19世纪的电一样重要,然而数据只有在少数人和少数公司手里才有用。
这在现在是事实,在将来只会更严重。财富的不均永远不会自动消除,并且向强者聚拢。
人面临的境况如此严峻,我们该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