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郗森淼
我们经常说,谁是一个好人,谁是一个坏人,谁功德无量,谁作恶多端。
当然在某方面我是认同这样大善大恶论的,当以法律红线为标准的时候就是成立的,当以伦理道德为标准的时候也是成立的。但当在某一个制高点向下望,用道德绑架的时候,那我确是不敢苟同的。
1.站在道德高处,俯视众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就经常在新闻客户端看到一个新闻或者类似新闻:就是一个豪车和一个面包车之类的低档车发生碰撞,然后仔细一看豪车司机哭了。此类文章看到过很多次,而且每一次浏览量都不在少数,评论区也是近乎一边倒,“开这么好的车,就算是面包车的责任也就算了,他也不在乎这点钱。”“肯定是豪车酒驾,有钱的就是任性”,等等诸如此类的评论。
天津爆炸事件我们都很痛惜,不少名人捐款抗灾,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却有另一事件开始在朋友圈发酵,“马云作为首富竟然没捐款,再也不淘宝了”,“不捐款几个亿对不起首富这个名字”。
公交车因为小姑娘没让座被老大爷骂哭,周立波在节目中强迫女孩儿认母,就因为现在女孩儿母亲后悔了,所以应该大度。
“是中国人就转,不转不是中国人。”很多次看到这句话,我也很多次没有转,而我依然是一个三观端正的中国青年。如果这篇文章字字珠玉,或者很有深度使人拍案叫绝,就算没有这句话我也是会转的,而不在于我会不会还是中国人。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么?同情弱小没有错,尊老爱幼没有错,富有爱心没有错,我们始终保持一颗佛心没有错,可是把我们的佛心强加于别人的行动之上,不能把我们的认为当作别人的标杆。
2.伤害式善良
以德报怨被我们熟知了很多年了,可全文应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忽?”“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负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这是某节目的开场语,很感人对吧。把富人的孩子放在农村经过洗礼就会变成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有没有想过农村的孩子经过大城市的浮华回到农村又是一个怎样的境地。这是不是一个佛心,我不清楚,我只想知道那些农村孩子的心理落差谁来抚平,他们的三观该如何重建。
买一个老奶奶手里的沙包需要一元钱,你讲价后五毛钱买走,然后旁边来了一个要饭的,你顺手给了一元,老奶奶满含泪水。你以为这样的你无比崇高,可这样的恻隐之心是不是又伤害了谁呢?
如果我们的善良超过了伤害,不论是伤害自己还是伤害他人,是佛心还是魔心呢?
3.泥菩萨的善良
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偷手伸进了一位女士的包里,小明当时机智的对那位女士大声说:妈妈,你包包拉链没关。然后小偷瞪了小明一眼,全车人都夸小明能干。后来女人下车非要拽着小明走,小明慌了,大声哭诉她不是我妈妈,这时全车人都怪他调皮。最后小明被拉下了车,被卖到了一个偏远山村。这个故事很特殊,也很怪诞,却引起我心里抽丝般的痛。我们在被灌输要做一个见义勇为,好人好事的思想的时候,能不能也告诉我们,要保证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一个人落水,一群不会游泳的一拥而上。
我还记得我小学三年级写了一篇作文叫:见义勇为并不可取,见义有为就好。大概就是说看到需要帮助的,我们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力所能及的方式。我记得我这篇作文得了全班最低分,大概是认为我的思想有问题吧,又或许认为我很自私吧。
崇高的侧面是平凡的力所能及,但绝不是罄竹难书。
我们是花开两面中的花蕊,我们是佛魔中间的凡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