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811天 2023-07-05
1、关于自我揭露
在一般咨询中的自我揭露,是指咨询师对当事人表白自己过去一些经验,以提升当事人的洞察力,并促进当事人对自己的想法、感觉、行为和相关议题的了解,有时也可以用来挑战当事人处理所谓的抗拒。
但S F B T不建议咨询师告诉当事人有关自己的过去经验,尤其是个人之前的惨痛故事,或针对当事人提供个人建议,因为咨询师个人故事的自我揭露难免会影响当事人,造成当事人模仿,或是让当事人有自叹不如的感受,从而削弱当事人建立他们自己解决方法的意愿与信任感。
但这并不表示,S F B T咨询师不能表露自己的看法。如果当事人说话内容中有矛盾或不一致时,为了帮助了解当事人对他们生活的知觉,咨询师的自我袒露是以“澄清的”“提问”方式来询问当事人,并按照目标导向与优势观点进行。
如,你刚说你痛苦欲绝,但是你又能记得照顾你的孩子,我很困惑这两件事如何能够同时发生?你又是如何能同时兼顾的?
2、关于面质
不少传统的咨询派别会针对当事人不一致的言行或所谓不合理的信念进行面质,以促使当事人面对自己想法的扭曲。
而S F B T却认为,面质的技术可能导致当事难堪,使当事人对自己更加否认与怀疑,甚至面质还让当事人的问题(如酒瘾)更严重。
因为,SFBT相信当事人任何的想法在其生命脉络中一定其来有自、有其道理,值得尊重与尝试理解。
所以,SFBT咨询师并不赞成强烈面质当事人的不一致,或以此方式处理当事人所谓抗拒行为,反而会采取较为温和的澄清式自我揭露,来表达对当事人的矛盾之处,及其存在的主观诠释。咨询师会以“温和挑战”的态度与技巧来催化当事人产生反思。
如,我知道你不认为你的脾气是一个问题。但是当你想表达你的不满和不同意时,你会希望你的太太同时看到的是什么?
往往当一个人被迫改变时,愿意改变的程度很少;但是当他自己愿意改变时,则改变的幅度将会增大。
所以,SFBT视当事人为专家,咨询师会虚心地向当事人学习如何帮助他,并时时跟随他的思维,不需要提出面质性高的问题,让当事人害怕回答,反而是创造的正向运作气氛,更加引发当事人的自我反省与面对现实。
所以,SFBT以“澄清式自我揭露”与“温和挑战”取代传统面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