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澄清式自我揭露”与“温和挑战”取代面质。
Sfbt不建议咨询师告诉当事人有关自己的过去经验,而是用澄清的方式询问当事人,并仍然扣着目标导向与优势的观点,这样的自我阐述能催化当事人面对自己的挣扎,在澄清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力量,进而愿意继续往解决导向的路线前进。 SFBT咨询师不强烈面质当事人的不一致,而采用较为温和的自我揭露方式,来澄清咨询师所发现当事人矛盾之处,及其存在的主观诠释,最多以温和挑战技巧来催化当事人反思。
2. Sfbt认为咨询中没有所谓抗拒的当事人,只有不懂得变通的咨询师。 Sfbt视当事人的抗拒是保护自己的方式,是因为咨询师没有同步与当事人进行介入的失误。反映了咨询师没有贴近当事人的需求与目标,这时咨询师要谨慎处理,放慢脚步,退出自身的思维架构,用解决导向谈话的耳朵去倾听当事人,并邀请当事人参与建构解决之道的会话。找到当事人愿意合作的方式,与当事人合作才是专业的挑战所在。
3.SFBT重视行动成效体验,而不以解释来产生顿悟。
SFBT十分重视行动,也认为先有行动改变了现状,感受与想法也会跟着改变。在探索当事人生活中的例外、资源及期待生活中有什么样的改变之后,会将晤谈对话朝向有效行动移动,并开始邀请当事人思考与如何落实拥有美好未来的选择与努力。当事人往往在行动之后,其顿悟会更为真实事切。
4.关注晤谈过程与当事人非口语信息的同步。
SFBT不会依赖非口语行为对当事人做解释,或是进行咨询关系的分析与探索,反而是参考当事人的非口语信息行为,确认对话是否有捕捉到当事人的知觉或是可能性的征兆,进而继续与修正提问问句或反应的方向,希望在晤谈问与答的往返过程中能创造出改变的可能性。当事人非口语行为的种种信号,反映出咨询师的陈述和回应是否尊重了当事人,是否有以当事人的参考架构在工作?若咨询师觉得当事人通过非口语信息表现出晤谈意愿降低,则要重新检视晤谈的目标是否为当事人所欲,而进入当事人的参考架构中,了解其所遇探究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