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对读书都会有这种感觉:
书,读完就忘,对书里的内容,沒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感觉懵懵懂懂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让你回过头来再读一遍,你还是感觉大脑一片茫然。
之前我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就是深有这种感触。
为此,对读书这一事,也感到苦恼过。
这几年,也就自然不自然地,偏重选一些关于读书写作方面的书,来研读。
在各自媒体平台,刷视频或文章时,也是格外留意这一干货板块。
经过自己的反复琢磨、实践。现在再读完一本书时,就能对所读之书,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再是之前那样的浑然无知。
现分享我认为较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对读书有困惑的你,能有一些启发。
一、拿起一本书时,先读前言、目录
这样,对整本书,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方便你有侧重点地阅读;同时,也方便你有针对性地选择快读或慢读。
而且,有的书,最后面有一章后记。如之前我读过的《骆驼祥子》,这本书就有后记。若有后记的话,事先读一下,更有益对整本书,有个整体的掌握。
二、融入自己思考地去读,适时写点评、读后感
读书切忌不假思索地照单全收,被书牵着鼻子走。
这是最省心的读书方式,但也是最无效的读书方式。
我认为,只有对书中所述,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才能有效对其辨别真伪,内化吸收。
试想,你对书中的所述,有自己的感触或观点时;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将其表述岀来;会不会对书中的所讲,印象特别深刻,理解的也更为透彻?
三丶列思维导图
其实,我们都是太轻率地对待读书这一事了。
之前,我也断断续续地读过一些行内大咖,讲读书之事;也是主张列思维导图。
那时的我,总是不屑一顾。认为那是六个手指头挠痒,多此一举。有思考地去读书,不就万事大吉了,哪还要那么麻烦。
但,现在,我倒是觉得自己之前想法的荒谬。
不管是读一篇文章,还是一本书;列思维导图,都是很有必要的。
先拿读一篇文章来说吧(当然,简短,通俗易懂的文章,不在讨论的范围内。)
读时,列思维导图。文章读完,思维导图完成。
这个时候,你就能清晰地认知到: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通过哪些方式,具体哪些事例,来进行所述;文章的架构,是怎样安排的。
试想,弄清了这些问题,对该篇文章,不就理解透了吗?对今后的写文章,不也是很好的借鉴吗?
再来说,读书一事。
同理,一本书读完之后,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你真的很难对该书,理出个具体头绪来。
一本书读完之后,除了感到茫然,还是茫然。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你对所读的书,能有多大收获?
而列思维导图,就会大不一样。最起码,可让你对书中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通过读书,经过思维加工,列出思维导图。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内化了你对该书的所读。
就是今后,觉得这本书有再读的必要,只须多看几遍思维导图就很见效果。
所以说,读书或读长篇文章,列思维导图是尤为重要。你认为呢?
以上,是我觉得很有成效的读书方法。希望对读书感到困惑的你,能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