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读书笔记

“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读书笔记

作者: 何泉_1ec8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08:57 被阅读0次

本文考察学生活动得以形成的基础理论——活动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内涵,揭示建构性教学对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价值。

一、从行为主义到活动理论

(一)行为与活动的分野

(二)活动的基本界定

活动理论中的活动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人类通过能动的作用于外部世界而变革外部世界,进而变革自身。

活动的四个特征:

活动是由主体实现的,是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是创造性的,是独立的。

人类的活动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

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得以产生。

(三)活动理论的关键概念

活动与沟通。

活动理论有两个新的概念装置。

1.工具的使用。人类是以工具为媒介作用于外部世界的,从事生产劳动的。

2.沟通概念的引进。人在活动时是同他人一道进行的,沟通是螺旋式展开的。

二、教学的活动理论的发展及其关键概念

(一)活动理论发展阶段

(二)教学活动与心智发展

正确的组织教学,则教学是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在其内部发展非天生的历史特质的不可或缺的普遍契机。

儿童的心智活动是指学生人格的内在特质与侧面在活动中得以形成,是活动得以更加自立的定位与调整的心理构成要素之总体的发展。心智发展是个体在生活条件之中他们的活动所造成的变化结果而形成的心理形成物。

在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指向人类积累下来的社会经验。社会经验是手段和方式,习得是经验转换的人格素质。

(三)教学活动与社会互动

教学的活动理论是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教学设计之中心的教学理论。学生在教学中所实现的种种活动形成着学生的种种素质。教学是一种借助配置特定活动引发学生发展的组织化的社会环境。

(四)教学中的合作性活动与集体性活动

教学设计的集体性主体可以分为两个水准

1.设计课程与教学的集体性主体。

2.教学过程的集体性主体。

三、教学的活动理论:实践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框架

(一)新旧教学活动理论的差异

客观主义教学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差异在于:

1.学习原理不同。前者为传递,后者为参与

2.活动主体不同。前者是主体——客体,后者是主体——客体——主体。

3.对象不同。前者是学科内容,后者是文化。

4.活动性质不同。前者是劳动的隐喻,后者是游戏的隐喻。

5.发展原理不同。前者是内化的过程,后者是内化——外化的统一过程。

6.指导逻辑不同。前者是训练,后者是矫治。

(二)合作性“学习活动”的价值

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际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尤具价值。

1.为每个成员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源,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2.通过知识交换的过程,使得每个个体与其他个体的知识比较得以实现。

3.有助于恰当的评估自己的知识水准。

(三)合作性学习活动的组织

1.计划中关注学生人格发展与集体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2.课题的设定要求展开合作作业。

3.考虑到尽可能把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4.循序渐进的学会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方法。

5.要有一名领导角色,并在一定时间内更换。

6.靠学生自己习得。

(四)建构性教学活动理论的挑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db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