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过程记录
KK是新来两周的小朋友,三岁半左右,在规则意识方面需要很多的培养,比如看到教室里任何地方放有零食就会马上拿起来吃,放在高处的则会踩着小板凳爬上去拿,老师提醒还没到周五分享日不可以吃的话就会使劲哭闹,想拿其他的东西如果不可以,也是使劲哭闹。
坦白讲,最开始这类行为会让我心里升起恼火,我内心里没有足够完全接纳这种类型的小朋友(以前还以为自己什么样的孩子都会无障碍地喜欢呢,但也可以探索一下为什么,也许是我小时候太乖了~)。大多时候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来引导,而不是因为心里对这种行为的反感就厉声呵斥她。比如饭前需要洗手然后围坐在小桌子旁,KK经常沉浸在自己的想象游戏中,老师提醒该洗手吃饭了也不会去,而如果说“现在我们要变成小蝴蝶还是美人鱼去洗手池哪里呢?”她便会马上扮演起喜欢的角色“飞”去洗手池。但我也坦白偶尔情急之下会厉声说话一次。
昨天午睡后的水果加餐时间,老师已经对着全班小朋友提醒过几次『有机餐小朋友每人3块橙子,普通餐小朋友每人3颗草莓』,她依然是想吃多少就不停地去拿(KK特别喜欢吃水果,以前也是只要水果盘放在她能够到的地方就会不停地去拿)。我正在协助年龄偏小穿衣服有困难的孩子穿衣服,另外两位老师在教室外面忙别的事情,突然有孩子大声喊,"老师,KK吃完了还拿!"我看到桌面上只剩下了4块橙子,而还有两个有机餐小朋友没吃呢,便快步走过去,厉声告诉KK,"每人三块,你已经多吃了好几块了!" 她攥紧刚拿到的两块,又迅速抓起另一块。我着急地把她手里的橙子都拿出来,连同桌上仅剩的另一块,放到高处。KK马上大哭起来,而上午她已经有两次因为老师说"现在不可以做..."而使劲大哭了。
我蹲下跟她讲,"KK,老师不是在欺负你(以前有老师对她说话比较严厉的话她会说'她欺负我'),你已经吃了好几块了,而每个小朋友只能吃3块,咱们再吃,其他人就没有了,这样公平吗?" 她哭得声音很大,我不自觉地很大嗓门,因为前面说了"请你看着我的眼睛"也没用。然后她哭着伸起手不停地说"我要吃..."。我把她带到午睡床旁边(有一摞小床的高度刚好到孩子的胸部),调整到温柔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还想吃水果但吃不到了很不开心,想哭可以哭一会儿,这里比较软,趴在这里比较舒服。哭完了需要抱抱的话我就抱抱你哈。" 然后就继续去协助没穿好衣服的小朋友了。不到一分钟,KK不哭了。应该是知道这样哭闹没有用了,也有可能是我后面的温柔对待。
2 灵光乍现的反思
1)更好的处理方式
我习惯性地晚上做梦、早晨醒来脑子里都是白天投入心力的事情。今天早上醒来时突然觉得,我的处理方式在开始时是有问题的,也觉察到了自己的一个模式(pattern)。
首先,KK的大哭根本上应该是因为我跟她讲这件事时的着急和生气的情绪、语气,以及从她手里"夺"出了橙子的做法,然后我讲什么她其实就完全听不进去了。老师因为在身体和心智的力量上都比孩子强大很多,把东西从孩子手中抢走,本质上是一个强者对弱者的霸道行为。还没好好沟通就采取这个行动就太早了。
其次,更好的处理方式也许是,走到KK面前,温柔坚定地问她问题,"每个小朋友吃几块呢?" "你吃了几块?" "那剩下的几块怎么办呢?" 也许在这种没有情绪干扰的对话后,孩子自然就开心地放下橙子了(不过当然也不能保证每次这么问都可以开心解决,因为孩子每次的状态会有不同)。如果我还没开始说话她就抬起了手快要把橙子放进嘴里了,则可以先把手从她的嘴旁移开(这相当于维持公道者对不平事件的阻止,大人与小孩的人格平等还是要尽力觉知的),但橙子依然在她手里,我还是没有抢走她手里的东西。然后我再问她问题,就既"保护"了另两位小朋友的橙子,也给了她思考和自主选择的空间。
**关于“温柔而坚定”
如果我温柔地说话,她不理我,就请她看着我的眼睛。一般在语气非常柔和而非着急的情况下,孩子才愿意看着老师的眼睛,否则本质上又成了强者对弱者的威胁了。并且我好像最近才想明白,温柔的坚定不是声音轻、低就能做到的,而是心里真正的不急不慌,这不急不慌应该来自于对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的了解,或者给自己时间去了解的一个意识,或者对于沟通方法的熟悉及信心,......,语气和表情才能真正的温柔而坚定。人与人沟通时,大部分信息应该不是通过说了什么来传递的,而是语气和表情。
那么老师要不要要求自己时时做到温柔坚定呢?我认为很难100%做到,否则就是神仙了,但是要有这样的一个追求,尽量去觉知去练习。最开始会概念模糊,做法生疏,然后在不断的练习与觉察渐渐体悟清晰、娴熟。孩子有孩子的成长规律,而这可能是老师的成长规律吧。
2)自我认知
再回到自己,当时我为什么那么着急和生气呢,我心里经过了什么?我很担心她把仅剩的4块橙子都很快吃完,那还有两位小朋友就吃不到水果加餐了,一来对她们不公平,二来如果她们因为没吃到水果加餐而感到委屈、不高兴或者哭闹,我会觉得很难解决,也许可以从多余的普通餐水果中拿两份给他们,但就破坏了规则,对她们也不够公平,孩子们也会对规则产生困惑,不是说过报名有机餐的小朋友吃有机餐,报名普通餐的吃普通餐吗?
我进一步意识到了当时为什么那么着急,应该是我一看到有什么事出了差错就会习惯性地很紧张,好像潜意识里希望什么都不能出错一样。为什么不能出错呢?出错以后会怎样呢?应该是因为小时候只要一“出错”就会马上遭到大人的厉声批评,这种紧张和不能接受出错便成了一种应激反应(另说,大人眼里孩子的错误到底是不是错呢?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大人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也不懂观察和询问孩子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做,就像操纵木偶一样地希望孩子的各种表现都在自己的期待中)。发现了自己的应激反应,以后该怎么处理它呢?这是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吧,需要好好想想,或者请教专业人士。
我认为,做老师一方面要尽量提醒自己带着觉知跟孩子相处、讲话,另一方面,也很难要求自己时时做到完美,觉知不了的情况就很可能是触碰到需要修复的或大或小的儿时创伤了。这本质上是一个尽力去爱孩子,同时也渐渐学会爱自己的过程。很感恩因为阴差阳错的机会做了幼儿老师。目前觉得,这真是一个极其吻合我天生的热情,以及内在成长的需要的职业。
3 反思后行动上的小进步
很开心自己有这个反思,并且今天马上就使用了它。
今天早上经典诵读之前,GG使劲推着他的小椅子,还踢了一下MM,我一看MM和右边的小朋友的间隔不够大,GG的椅子放不进去。我突然意识到,以前习惯性的做法是发出指令"MM请你挪一下椅子"并且孩子可能会像没听见一样不动弹,或者老师什么也不说直接把孩子的椅子往旁边移一下。但因为那一瞬间觉知到了,便问"MM, GG的椅子进不来,这里有点窄,我们怎么帮帮他呢?"MM很开心地往左边挪了挪自己的小椅子。当时我感觉心里一亮。
前面的方式是没有平等地尊重孩子的,会让孩子感到被控制、被要求、不舒服、想反抗或者害怕,长期这样对待孩子只会培养出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敌不过的强权型大人面前会屈服,或者表面服从而暗地里做另一套,在温和型大人面前故意捣乱, 或者他们被动听命不会思考不会做选择不自信的状态。而后面的方式则把思考和选择的空间留给了孩子,他们会感到被尊重,会很自然地知道怎么选择,会因为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而感到开心、有价值感,会渐渐养成自尊,自信,思考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
今天晚饭时,已经到了要收餐盘的最后时间了,KK又端着小碗来添饭,我试着没有收起她的碗着急命令她,而是蹲下请她看着我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我是有蹲下跟孩子说话的习惯的,哈哈,表扬自己~),温柔地跟她讲老师刚才提醒过"餐厅"关门的时间,指指钟表说时间已经到了,没有办法再给她添了,她说"我就是很想吃",我说"我知道你想吃却不能再吃了很不开心,老师可以抱抱你,但餐厅真的到了关门时间了。" 然后抱了抱她,又说了点什么引导她去门口的洗手池旁找F老师洗脸,她很快跑过去了。当时还是稍有慌乱,语言啰嗦,不过有进步,下次继续努力,也许可以试试多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作出决定,比如问"刚才老师说过几点是收餐盘的时间呢?" "现在是几点呢?" "那还能不能再添呢?"
**后记
作为一个每日陪伴幼儿长达8小时的成人,我觉得自己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习惯养成,性格、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影响的。就像照料一株株刚出土的幼苗一样,需要根据它的特点在该晒太阳的时候给它晒太阳,该浇水的时候浇水施肥,浇多少水,撒多少肥等等都需要细心呵护。不然呢?他们会不会叶子发黄,没精打采,生长缓慢,对虫子缺少抵抗力?逛大型花卉市场的时候总看到那些花农们每天有多仔细……
这也许是一个特别小的场景,和孩子的对话也只不过短短两分钟,却隐藏着一个大人的生命地图,以及在铺就着一个幼儿未来的生命地图。觉知到一个扼制幼儿生命力的言行习惯,对经手的许多个孩子都是有益的,这一点让我感到价值;而其实,最受益的是自己,这一点让我感到自己在努力成长、有进步的踏实,也让我收获到孩子们每天一早来到就特意凑过来的亲昵笑脸,和玩耍中时不时跑过来的大大拥抱。
这样的觉知也让我接受了自己平时与孩子相处、对话时难免会犯错误的事实,因为没有人不犯错啊,但可以不断在错误中进步️️^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