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弗兰克老师关于时间管理的分享,又翻开其提及的《小强升职记》,这本过年前买的,被扔到一边的书。才发现原来自己走过的弯路,早就有人走过了。
以前还觉得困惑,怎么就没有前人传授传授经验,其实经验早已被写成书,只差借鉴。
善用工具
小张:小李,上星期和你说的那个东西弄完了没有?
小李沉思良久,一声惊叹:哎呀,我给忘了。。。。
虽是虚构的对话,但是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我记得之前看到龙十五(一个公众号)写的一句话:“很多时候别人只讲一遍,你得记下。” 以前,说忘记好像成为一个理由,毕竟一天大大小小的事情实在太多,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意识到忘记不是理由。不过,记东西这件事情真不能交给大脑,大脑是用来思考和决策的,记忆这种事情完全可以外包给各类任务管理工具。APP的定时提醒,记忆功能真比大脑靠谱多了。所以,想要避免任务的遗漏,善用工具是第一步。
但善用工具这件事也不简单。一开始,为了防止自己把任务漏掉,我先是使用了电脑端的印象笔记记录工作事项,发现有时候,电脑不在身边,操作不方便。就开始使用手机上的日历,不过没用习惯,就听说滴答清单好用,然后又下载滴答清单,有时候工作的任务还会用项目协同的Teambition,这样遇到任务哪个顺手,记到哪里。结果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乱套了,任务哪里都有,不知道应该先去看哪个,又或者以哪个为准。思索一番之后,决定删减,最终只保留手机自带日历和印象笔记。
那天弗兰克老师提醒了我,他说:
保证所有的行动在一个清单上。用好一个工具就行。
我才恍然大悟,只保留一个,其实就是在节约注意力,当我把所有的任务都放在手机日历时,我只需要每天看着日历清单,完成任务就行,这其实就是专注,而专注是高效的第一步。
先把任务放进篮子里
每天的工作中会被各种微信消息狂轰乱炸,再加上有时身处客户现场,A过来说:你来看看,我这个页面又打不开了。B跑过来问:我想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功能,你看看如何实现?而此时,我手中有正在进行的工作,之前一直的做法,觉得满足A和B的要求可能需要很短的时间,然后顺手就去做,但是做着做着,发现不对劲,我手头的大块头事情莫名其妙的不能按点干完。甚至各种微信消息,不回复也不行,可回复处理又得耽误时间。
在《小强升职记》中作者提到,面对任务,最好的做法是先收集。
记住,收集的关键是将'一切引起我们注意的东西'放在'收集篮'里,在清空大脑的同时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
建立自己的收集篮,拿到一个任务放到收集篮中,然后接着处理自己手中的任务,再拿到一个任务,再放进自己的篮子中,接着处理手中的任务。等到自己手中的任务处理完毕后,打开收集篮,在《小强升职记》中,提到处理收集篮的几大原则:
- 从最上面一项开始处理。
- 一次只处理一件事情。
- 永远不要再放回收集篮。
对于那些只需要两三分钟处理的,集中处理掉,比如给客户回个电话,给某人发送个通知。然后再对较复杂任务进行分解处理。
其实看到这个,对我启发很大,虽然一直告诉自己要践行四象限法则,但是一时间很难很快反应出重要紧急程度,而先将任务放进自己的收集篮中,然后专注于自己当下的工作,完成手头的工作之后,再集中回顾处理,这于我而言简直就是最简单的可行动方案。
不再一味的追求道,而是从基本的术开始做,慢慢的积累出运用道的经验。好像可以原谅自己总是不能很快判断重要程度了,也许一开始,就应该从最基础的开始做。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
很多时候,处理事情,寥寥草草的过一遍,不能说做完,也不能说没做。但是当要确定的结果时,发现自己还得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本来一遍就可以做完的事情,常常被我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做了四五遍。
弗兰克老师在时间管理课程中提到: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做好,不留尾巴。
看似简单,要做到真不容易。要想给自己不留尾巴,很可能一开始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投入思考,行动,直至圆满结束。但是如果不这么做,导致的问题常常是看似已经做完的事情发现有各种各样的漏洞,检查起来,发现做了连一半都不到,又得回过头来,去弥补之前自己欠下的债。
而当我把一件事情彻底处理利落之后,下次哪怕被提及,也无需耗费太多精力。
两年前,如果有人和我说时间管理,会觉得可有可无,一年前,觉得时间管理简直是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而现在,时间管理蕴含在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每一个动作中。按李笑来老师的说法,本质上时间是不可管理的,因为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你在管理的其实是你的注意力,而将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取决于你的选择。
当还做不到很深入的思考决策时,不如从这些简单的小行动开始,一步一步养成高效的工作习惯。
网友评论